-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玉(bái yù)的意思:形容品质高尚、纯洁无瑕。
丹木(dān mù)的意思:指材质坚硬、色泽红艳的木头,比喻正直坚贞之人。
何许(hé xǔ)的意思:何种、什么样的
黄花(huáng huā)的意思:比喻事物或人的本质已经改变或消失。
见重(jiàn zhòng)的意思:看重、重视
瑾瑜(jǐn yú)的意思:形容宝石的光彩闪烁,比喻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人。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乃在(nǎi zà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地方或时刻。
岂伊(qǐ y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结果的否定和不屑。
山阳(shān yáng)的意思:指山的阳面,比喻光明、向上的一面。
寿命(shòu mìng)的意思:指人的生命长短或物品的使用寿命。
素液(sù yè)的意思:素液指没有添加色素的液体,也可以用来比喻纯洁无暇的品质或态度。
轩黄(xuān huáng)的意思:指皇帝的车马,也泛指君主的威严和尊严。
朱实(zhū shí)的意思:指红色鲜明、真实可靠。
- 注释
- 峚:逮本作“密”,今从李本、焦本改。
山阳:山的南面。
朱实:红色的果实。
瑾瑜:皆美玉。
伊:彼。
见重:被重视,被看重。
轩黄:黄帝轩辕氏。
- 翻译
- 丹木生长在何方?就在峚山南坡上。
黄色鲜花红果实,食之可以寿命长。
白玉凝成白玉膏,瑾瑜发出奇异光。
岂止君子视为宝,轩辕黄帝早赞扬。
- 鉴赏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从鉴赏角度看,这首诗融合了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想象中的神话元素,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情操。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这里的“丹木”指的是一种传说中能够延年益寿的仙树,而“峚山阳”则是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诗人通过这种设定展现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仙果的奇特功能,即能够让人食后延年益寿。黄花朱实形象鲜明,显示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这里的“白玉”与“瑾瑜”都是珍贵之物的代名词,通过这些宝石的描写,诗人渲染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
最后两句,“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神奇事物的珍视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在这里,“轩黄”一词既指皇帝的车马,又含有尊贵的意思,显示出诗人内心对于高洁与尊贵境界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海经中的神话元素的艺术加工,展现了陶渊明淡泊名利、追求超脱的心灵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北
小屈穹庐,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人中龙虎,本为明时而出。
只合是、端坐王朝,看指挥整办,扫荡飘忽。
也持汉节,聊过旧家宫室。
西风又还带暑,把征衫著上,有时披拂。
休将看花泪眼,闻弦□骨。对遗民、有如皎日。
行万里、依然故物。入奏几策,天下里、终定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