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有桃,其实之殽。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内心忧虑而外界无法理解的士人,他在园中见到成熟的桃子和可食用的棘实,心中的忧虑油然而生。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悲哀和无奈之情。
“园有桃,其实在树。”开篇即点出园中桃子的丰硕,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有深意,可能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样充满了成熟的想法或理想。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这里的“歌”和“谣”表达了诗人情感的释放,但这种释放并未得到外界的理解和共鸣,反而招来了他人的误解和批评。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这两句显示出诗人面对的是一个不被理解的世界,他的内心世界无法与外界沟通,只能孤独地承受着忧虑。
下半首重复了上述的情感表达,但对象换成了园中的棘实。棘实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苦涩和坚持。
整首诗通过反复的结构,强调了诗人内心忧虑的一致性和深刻性,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外界理解自我的渴望与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颇为常见,是诗人们用以抒发胸臆、表达个人情怀的一种手法。
淮南废沐浴,望汉三十秋。
丞相发蒙耳,卫青奴虏俦。
终藉汲长孺,毅然寝阴谋。
正人国之纪,进退系戚休。
鹗立耸朝著,深藏耀岩幽。
湖阴有真隐,趣尚协沧洲。
奇胸饱风霜,大笔森戈矛。
急贤甚渔猎,网罗英隽收。
终南与少室,朝暮拔其尤。
胡为卧江津,尚阻瞻冕旒。
顾令茧栗犊,升禋荐圜丘。
开轩榜独乐,高躅追前修。
志士遗草泽,馀波及汤流。
益使山林尊,豪夺不可求。
但恐赴陇书,未能逃大蒐。
嗟余牛马走,鬓斑年亦遒。
烟霞入种艺,松桂助飕飗。
书来挟妙句,眷言颇绸缪。
乃知气先感,臭味还相侔。
诗成月生岭,回溪上明楼。
《奉酬湖阴韦深道》【宋·李彭】淮南废沐浴,望汉三十秋。丞相发蒙耳,卫青奴虏俦。终藉汲长孺,毅然寝阴谋。正人国之纪,进退系戚休。鹗立耸朝著,深藏耀岩幽。湖阴有真隐,趣尚协沧洲。奇胸饱风霜,大笔森戈矛。急贤甚渔猎,网罗英隽收。终南与少室,朝暮拔其尤。胡为卧江津,尚阻瞻冕旒。顾令茧栗犊,升禋荐圜丘。开轩榜独乐,高躅追前修。志士遗草泽,馀波及汤流。益使山林尊,豪夺不可求。但恐赴陇书,未能逃大蒐。嗟余牛马走,鬓斑年亦遒。烟霞入种艺,松桂助飕飗。书来挟妙句,眷言颇绸缪。乃知气先感,臭味还相侔。诗成月生岭,回溪上明楼。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8967c68eae20530674.html
我观淮之源,东行已千里。
扁舟一日下长淮,似与故人相见喜。
不知渡越几涧谷,清澈尚尔无泥滓。
澹然端肯与我俱,试问故人能有几。
荡云沃日穷眼界,茫茫直与天相似。
万艘络绎鼓风蒲,翳翳尘飞明镜里。
况闻水伯时恶剧,雷击风掀浪山起。
岂知生处极幽深,清浅涓涓一泓尔。
吾闻古来养心者,扩而充之亦如此。
自惭学问太迂疏,十载不离蛙井底。
潢污断港何足道,所得未能充口耳。
忽惊浩浩东倾海,会令百川皆绕指。
君看厚地一撮土,本来也是无多子。
人间万事须自强,嗟我蹉跎今老矣。
遍大海味,具于一滴。尽法界身,足于纤埃。
伫思则灯王之座不能入毗耶之室,敛念则弥勒之门弹指即开。
惟我鼻祖,释迦和尚。初出雪山,即示此像。
以百千亿微尘数身,九十七大人之相。
顿入毫端三昧,而幻此一幅之上。
垂手跣足,顶螺颔丝。超然静深,出三界痴。
如浩荡春寄于纤枝,如清凉月印于盆池。
镂冰琢雪,我作赞词。关空锁梦夫,子其牢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