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初服(chū fú)的意思:指刚开始穿戴上衣服,也比喻刚刚开始做某项工作或担任某个职务。
出家(chū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家庭,放弃尘世的事物,投身于宗教修行或出家修道。
待得(dài de)的意思:等待得到;等得住
服制(fú zhì)的意思:服制指的是衣服的制度或规定。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开花(kāi huā)的意思:指事物开始显露出美好的一面,也可以指事物达到最佳状态。
枯树(kū shù)的意思:指树木干枯、失去生机的状态,用来形容事物没有希望、没有活力或已经衰败。
蒲团(pú tuán)的意思:指坐垫、座垫,也比喻坐得稳当、安稳。
扫尘(sǎo chén)的意思:清除尘土或积累,比喻清理心灵、除去污垢。
上月(shàng yuè)的意思:指上个月,表示时间的过去。
少林(shǎo lín)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具有极高的武术水平或出色的技能。
维摩(wéi mó)的意思:指人们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放弃努力,坚持到底。
引水(yǐn shuǐ)的意思:引导水流,比喻引导事物的发展或转变。
雨后(yǔ hòu)的意思:指雨后天晴,雨过天晴,形容事情经过困难或逆境后,出现好转或变得更好。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送邻子为僧》描绘了友人出家修行的生活场景。首句“朝捐初服制袈裟”写出了邻子早晨舍弃世俗衣物,换上僧袍的决然,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追求。次句“暮扫尘踪便出家”则强调他迅速进入僧侣生活的决心。
第三句“钵洗维摩溪上月”通过维摩溪边月光洗涤僧人的食具,营造出清幽的修行氛围,暗示了僧人的生活简朴而宁静。第四句“心依支遁寺前霞”则以支遁寺的朝霞映照出邻子内心的虔诚和对禅意的向往。
第五、六句“林端引水时浇枣,雨后烧山学种茶”描绘了僧人在自然中劳作的场景,既体现了僧人的日常生活,又寓含了佛教的因果观念和对世间生计的自给自足。
最后一句“待得蒲团成烂草,少林枯树也开花”,以蒲团破旧和枯树开花象征时间的流转和修行的持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恒久修行的期待和对佛法能带来新生的信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生活的日常细节,表达了对出家人坚韧修行的敬佩和祝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风木吟为莆阳康子作也康子痛二亲逝不逮养恒有皋鱼之悲乃余悲实同康子故遂作诗二章·其二
罢君山阳笛,置君雍门琴。
白日照西序,听我风木吟。
风木有所思,乃在青山岑。
忆昔旧庐畔,众木纷交森。
枝枝自相纠,叶叶自相掺。
当庭足美荫,羃户无愁阴。
悲风一夕至,兹木忽摧零。
摧零曷尔急,风起无暂停。
飘叶坠万里,游子感其音。
瑟瑟山上风,冥冥山下林。
哀声日惨恻,游子抱苦心。
我歌风木吟,泪下同沾襟。
赋得灵岩阁送余懋贤
青衣江水青枫林,灵岩楼阁冠灵岑。
鲸音晓彻三峰静,渔唱霄连五渡深。
三峰五渡招提景,双林八水氛埃屏。
花雨诸天白壁云,松风六月丹崖冷。
丹崖白壁上清虚,石窦云龛缥渺居。
玄度每过支遁室,陶潜常醉远公庐。
子别灵岩岁初改,早见声仪动江海。
仙舟玉节下清泠,烟峦霞屿生光彩。
岩前落木秋纷纷,楼下澄江静练纹。
登临定拟汤休作,好寄新题向碧云。
送周子庚都宪抚边
肃肃戒严程,萧萧班马鸣。
龙庭新节制,骑省旧才名。
玉律调秋气,金铙寝夜声。
陇云笳外结,关月笛中明。
鸾朔临秦阵,鹑瓢绕汉城。
沙汀行见雁,海树坐闻莺。
游雾怀前赏,归风溯别情。
伫听歌凯入,一举塞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