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洗红埃去,并将清气回。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喜 夏 雨 唐 /齐 己 四 郊 云 影 合 ,千 里 雨 声 来 。尽 洗 红 埃 去 ,并 将 清 气 回 。潺 湲 浮 楚 甸 ,萧 散 露 荆 台 。欲 赋 随 车 瑞 ,濡 毫 渴 謏 才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潺湲(chán yuán)的意思:形容水流声或声音轻柔、细腻。
楚甸(chǔ diàn)的意思:指文采华美的辞章或文章。
红埃(hóng āi)的意思:指红色的尘埃,比喻红色的光辉或者红色的烟尘。
荆台(jīng tái)的意思:指高山或险峻的地方。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濡毫(rú háo)的意思:用湿毛笔写字,比喻笔力优美流畅。
四郊(sì jiāo)的意思:指城市周围的郊区。
随车(suí chē)的意思:指随同车辆一同出行或随车携带的人或物。
萧散(xiāo sàn)的意思:形容人们的生活或行为松散、不规律,没有秩序
云影(yún yǐng)的意思:指云彩在日光照射下的阴影,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随车瑞(suí chē ruì)的意思:指随着车辆行驶而来的吉祥之兆。
- 注释
- 四郊:四周的郊区。
云影:云的阴影,这里指云层。
合:汇聚。
千里:形容距离远,不是确切的一千里。
雨声:下雨的声音。
尽洗:完全洗去。
红埃:红色的尘埃,这里比喻尘世的污浊。
并将:并且带。
清气:清新、干净的空气或气息。
潺湲:水流缓慢的样子。
浮:漂流,浮动。
楚甸:楚地的平原,古代楚国的地域。
萧散:凉爽、疏散的样子。
露:显露,呈现。
荆台:古代楚国的台观名,这里泛指楚地的高台。
欲赋:想描绘,想写诗文赞美。
随车瑞:随车而来的吉祥之物,这里比喻雨水的宝贵和带来吉祥。
濡毫:润湿毛笔,准备书写,比喻准备创作。
渴謏才:渴望但缺乏出众的才华,謏才指小才,自谦之词。
- 翻译
- 四周的云层汇聚在一起,绵延千里的地方都响起了雨声。
它彻底洗去了尘世的污浊,同时带回了清新的气息。
细流缓缓地漂过楚地的平原,凉爽散布在荆台各处。
我想描绘这随车而至的祥瑞之景,却发现自己才思枯竭,急切需要细雨般的灵感滋润。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带来的清凉景象和心境的改变。"四郊云影合,千里雨声来"写出了夏日突然降临的雨云和连绵不绝的雨声,这种景象常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被用来表达天气变化对人情感的影响。
"尽洗红埃去, 并将清气回"则是说这场雨洗去了尘世的喧嚣与污浊,同时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心灵的净化。这里的“红埃”指的是尘土和俗世的烦恼,而“清气回”则象征着雨后的清新和精神上的解脱。
"潺湲浮楚甸, 萧散露荆台"这两句通过对水流和露珠的描写,增强了夏雨后自然景色的美丽。其中,“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楚甸”指的是水中之物,如荷叶等,“萧散”则是形容露珠散落的样子,“荆台”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建筑或是某处的地名,这里用来增加诗句的意境。
"欲赋随车瑞,濡毫渴謏才"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景象中受到启发,想要写下这份美好的心情,但因笔已湿润而不得不暂停。这里,“随车瑞”可能是指雨后车行所引起的水花,如同吉祥之物,“濡毫”则是说诗人在写作时,因天气湿润,墨汁渗入纸中,使得笔锋受到了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夏雨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喜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腰轻
娇梨嫩柳春烟暖。烟中有、双飞燕。
远从辽地,近归吴会,讶道林园都变。
度香径、花苑萦纡,倚雕栏、露台高显。
乍掠清波侧面。又呢喃、语窥窗眼。
旧巢仍固,湿泥重缀,处处低徊留恋。
叹如此、家国无双,竟连年、故人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