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利古所羞,孰谓汝不逢。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楮生(chǔ shēng)的意思:指竹子从地下生长出来,比喻人才出自于艰辛的环境。
古者(gǔ zhě)的意思:指古代的人,古代的事物,也可指古代的人物、文化、风俗等。
光辉(guāng huī)的意思:光明耀眼的辉煌。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借光(jiè guāng)的意思:指借助他人的光彩来提升自己的形象或地位。
世贵(shì guì)的意思:指世间的贵人,也可指世上珍贵的人或物。
庶物(shù wù)的意思:指一切事物、万物。
书几(shū jǐ)的意思:指对书籍的数量或范围表示不确定。
铜臭(tóng xiù)的意思:形容人的言行粗俗、没有修养。
退处(tuì chǔ)的意思:指由于意见不合、职责不符等原因而辞去职务或离开原来所在的位置。
亡穷(wáng qióng)的意思:摆脱贫穷,远离困苦。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 翻译
- 古代贝壳被当作货币,万物交易都依赖它。
后来人们看重铜钱的价值,书籍反而退居一隅。
纸张借文字的光芒,流传知识无止境。
追求利益在古代被视为可耻,谁又能说你没遇到这种情况呢?
- 注释
- 贝:古代的货币,贝壳。
货:货物,商品。
庶物:各种物品,万物。
赖以:依靠,依赖。
铜臭:铜钱的气味,比喻金钱气息。
退处:退居,退隐。
书几:书桌,书籍存放的地方。
楮生:指纸张,楮树皮制成的纸。
光辉:光芒,这里指知识的传播。
亡穷:无穷尽,永不消失。
言利:谈论利益,追求利润。
古所羞:古代视为羞耻的事情。
孰谓:谁说,岂料。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书巢五咏(其二)砑蠡》,主要探讨了古代货币的演变与文化价值。首句“古者贝为货”,描述了早期贝壳作为主要交易媒介的时代,体现了古人朴素的经济生活。接着,“庶物赖以通”表达了贝壳货币对于物资交流的重要性。
然而,诗中转折道:“后世贵铜臭”,这里的“铜臭”暗指铜钱的气味,象征着财富和贪婪,暗示了社会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超过了早期的价值观。诗人将这种变化寓言化,说铜钱退居于书籍之中,暗示书籍知识成为了新的宝贵财富。
“楮生借光辉,文字传亡穷”进一步强调了文字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价值,即使实物货币消失,文字依然能够传递智慧和思想。“言利古所羞”,诗人批评了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认为这在古代是被看作羞耻的。
最后,“孰谓汝不逢”以反问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现代社会中仍有崇尚知识、珍视精神财富的人的肯定,认为他们并未完全陷入逐利的风气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货币的变化,揭示了文化价值和精神追求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