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不食(bù shí)的意思:指不适合居住或生存的地方。
采薇(cǎi wēi)的意思:采摘薇草。比喻以微薄的物品或微小的成果自慰。
栋梁(dòng liáng)的意思:栋梁,指房屋主梁,比喻支撑整个结构的重要人物或重要力量。
儿时(ér shí)的意思:指人的童年时光,也表示人生经历中美好的回忆。
繁华(fán huá)的意思:形容繁忙繁荣的样子。
彷佛(páng fó)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相似或相仿,几乎一模一样。
高节(gāo jié)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为。
官身(guān shēn)的意思:指担任官员的身份。
节士(jié shì)的意思:指人们保持节操和忠诚的品质。
开落(kāi luò)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或变化逐渐展开或落实。
轮囷(lún qūn)的意思:指人们合作共同劳动,互相帮助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首阳(shǒu yáng)的意思:指日出的第一缕阳光,也用来比喻事物刚刚开始或者新的一天的开始。
图志(tú zhì)的意思:指以图形和文字记录事物的志向和目标。
宰官(zǎi guān)的意思:指权力骄横,欺压百姓的官员。
记不真(jì bù zhēn)的意思:指人的记忆力不准确,不能确切记住事情的真实情况。
- 翻译
- 黄堂曾担任过地方长官,那时的记忆有些模糊不清。
尽管图志记载了千年历史,但新的栋梁又能维持多久呢?
世事如梦,繁华转瞬即逝,只有那两棵桧树历经数春。
它们应当比首阳山的高洁之士还要坚定,为了追求仁德宁可不吃薇菜。
- 注释
- 黄堂:古代官署名,这里指代地方官。
宰官:地方高级官员。
彷佛:好像,仿佛。
记不真:记忆模糊,记不清楚。
图志:记载历史或地理的书籍。
千载旧:历史悠久。
栋梁:比喻支撑国家或组织的重要人物。
百年新:长久的新鲜事物。
繁华开落:形容世事变迁,盛衰无常。
三日:极言时间短暂。
双桧:两棵桧树,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忠贞。
轮囷:弯曲的样子。
首阳:古代山名,隐士居住之地。
高节士:品格高尚的隐士。
采薇:《诗经》中隐士以采集野菜为生,象征清贫和坚守。
求仁:追求仁德。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浙西道院并题双桧诗》,通过对黄堂(可能指道院或官署)的回忆和对双桧(可能是道院内的两棵古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高尚节操的感慨。
首句“黄堂曾著宰官身”,暗示了道院曾是官员活动之地,诗人对此记忆犹新,但岁月流转,人事已非。次句“彷佛儿时记不真”则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模糊感。
“图志虽存千载旧,栋梁安有百年新”两句,通过对比图志的长久保存与建筑的更新换代,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物是人非的主题。接下来,“繁华开落无三日”形象地描述了世事的瞬息万变,而“双桧轮囷经几春”则以双桧的坚韧象征历史的长久和道院的沧桑。
最后两句“应比首阳高节士,采薇不食为求仁”将双桧比喻为坚守高洁节操的人,他们如同首阳山上的隐士,宁可挨饿也不妥协,以此来追求仁德之道,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道院精神的认同。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双桧为载体,寓言历史变迁和个人操守,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夜酌邑庠留别
高梧絓朗月,密竹深寒烟。
虚堂敞清夜,桂酌开华筵。
论心机暂忘,念别情已悬。
值此群动息,始知诗境玄。
行当泛苍波,去矣阻山川。
落叶拥戍垒,飞霜清海天。
鸿燕有时还,倾盖知何年。
愿持松柏操,永与金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