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早秋》
《早秋》全文
明 / 区元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帘捲高堂颢露飘,坐收纨扇暑全消。

山腰月转花流席,石齿泉鸣溪入潮。

远戍砧声悬浩月,高楼玉笛中宵

炎凉渐入平分候,调燮宁忘望斗杓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调燮(diào xiè)的意思:调和事物,使之达到平衡的状态。

斗杓(dòu sháo)的意思:指人们争斗、争吵不休,互相争斗的场面或状态。

高堂(gāo táng)的意思:指家庭的大厅,也泛指家庭。

高楼(gāo lóu)的意思:高楼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也常用来比喻权势、地位、能力等方面的高度。

颢露(hào lù)的意思:形容光亮明澈、清澈透明。

平分(píng fēn)的意思:平均分配,使各方面均衡。

山腰(shān yāo)的意思:山腰指山的中部或中间位置。

石齿(shí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牙齿坚硬如石头。

纨扇(wán shàn)的意思:形容女子轻盈、柔美的举止和风度。

炎凉(yán liáng)的意思:炎凉是一个形容词词语,意为炎热和凉爽。它可以形容天气,也可以形容人的心情或情感。

玉笛(yù dí)的意思:形容声音悦耳动人。

远戍(yuǎn shù)的意思:指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奔赴边疆或外地从事战争、巡边等军事任务。

砧声(zhēn shēng)的意思:指敲打砧石所发出的声音,比喻工作、劳动的声音。

中宵(zhōng xiāo)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可以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坐收(zuò shōu)的意思:坐收是一个动词短语,意思是不费力气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或利益。

鉴赏

这首《早秋》描绘了初秋时节的宁静与凉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之美。

首联“帘捲高堂颢露飘,坐收纨扇暑全消”描绘了清晨景象,窗帘被卷起,高堂之上飘散着晨露,人们坐在室内,放下扇子,暑气完全消散,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颔联“山腰月转花流席,石齿泉鸣溪入潮”进一步展开画面,山腰间月亮缓缓移动,花影随风摇曳,仿佛在宴席上舞蹈;岩石缝隙中的泉水潺潺作响,溪水似乎也随着节奏涌动,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活力。

颈联“远戍砧声悬浩月,高楼玉笛起中宵”则将视角转向远方和夜晚,远处军营的砧声在浩瀚的月光下回荡,高楼上传来的玉笛声在午夜时分悠扬响起,既体现了边塞的宁静与孤独,又增添了诗意的浪漫。

尾联“炎凉渐入平分候,调燮宁忘望斗杓”总结了季节的变化,炎夏逐渐过渡到凉秋,自然界遵循着规律调整自身,提醒人们不应忘记观察天象以指导生活,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早秋》通过对初秋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活哲思的融合,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明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作者介绍

区元晋
朝代:明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猜你喜欢

舟中与徐文海叙旧追赋旧事三首词虽婉媚意实经常总不能效丽则之言然亦非香奁体也·其二

曾将玉杵捣玄霜,红叶无情逝水长。

明镜已孤鸾凤影,罗衣空染蕙兰香。

东风梦觉空凝涕,秋月诗成欲断肠。

唯有谢家兄弟在,时时相见一凄凉。

(0)

詹贰教望云思亲卷

闽海云飞处,严慈隔九泉。

天涯孤影在,客里寸心悬。

泪逐回风落,魂随去鸟旋。

微官是何物,常自别遗阡。

(0)

山溪晚兴

树色逢秋淡,山光薄暮佳。

吟看风堕叶,坐觉水生花。

野景周遭在,幽情一倍加。

日斜人不见,惟有过林鸦。

(0)

挽富太守

不识荆州面,常闻窦老贤。

一官成白首,三世共青毡。

夜月磻溪路,春风杜曲田。

伤心怀往事,草色自年年。

(0)

葡萄图

紫苏步幛流苏短,露淡风清秋未满。

舞凤翎翻翠解苞,蟠龙骨瘦殊垂颔。

青葱苜蓿锦石榴,枝交蔓引弥山丘。

骅骝不至仙槎远,空有卉物遗中洲。

君不思凉州一斗犹轻换,西行千骑归无半。

(0)

草虫杂图四十二首为伍佥宪题·其十九

露白水花红,江空草烟暝。

閒鸥忽惊去,见此孤蚱蜢。

吐沫禁无声,卑飞水中影。

虫沙与猿鹤,由来未深省。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