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远今无鹫,湖高旧见鹅。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冰溪(bīng xī)的意思:冰溪是指冰冷清澈的溪水,比喻人的心地清白无私,不受世俗污染。
常年(cháng nián)的意思:指长期、经年累月。
戴白(dài bái)的意思:指人们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而故意做出表面上与实际相反的举动。
佛法(fó fǎ)的意思:佛教的教法和教义。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衲子(nà zǐ)的意思:指出家人、和尚,也泛指僧人或尚未剃度为僧的人。
三叹(sān tàn)的意思:形容事物或境况非常可叹,令人感叹不已。
叹息(tàn xī)的意思:
[释义]
(动)〈书〉叹气。
[构成]
动宾式:叹|息
[例句]
说到伤心处;她叹息不止。(作谓语)
[同义]
叹气挑明(tiǎo míng)的意思:指明事实真相,揭露隐藏的事物或真相。
天魔(tiān mó)的意思:指邪恶的力量或恶势力。
玉冰(yù bīng)的意思: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无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修行的生活状态和环境氛围。首句“山玉冰溪地”以“山玉”和“冰溪”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山中清冷而纯净的自然风光,暗示了修行之地的清幽与脱俗。接下来,“常年衲子过”点明了僧侣们常年在此修行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静谧与修行的恒久。
“杖挑明月重,笠戴白云多”两句,通过“挑”和“戴”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僧侣在月夜行进和云雾缭绕中的情景,既体现了他们修行的艰辛与执着,也暗示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这里,“明月”和“白云”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僧侣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洞远今无鹫,湖高旧见鹅”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感慨。其中,“鹫”和“鹅”分别代表了不同层次的生命,暗示了修行者对于世间万物的理解和超越。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环境的变化,也反映了修行者内心世界的变迁与成长。
最后,“与君三叹息,佛法付天魔”一句,以“叹息”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可能是对修行过程中的挑战、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世间现象的洞察。这里的“天魔”可能象征着修行路上的诱惑与障碍,同时也暗含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普渡众生的宏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僧侣生活、自然景观及修行感悟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意境与哲理,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和佛法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