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边初著笋,叶处已鸣禽。
月入风翻影,春过暑不侵。
閒来听夜籁,恍惚若闻琴。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署中竹园中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林的清幽与生机。
首联“种竹未成阴,萧疏协素心”,开篇即点明了竹子尚未长成,竹林稀疏,却与诗人高洁淡泊的心境相契合。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竹子的萧疏与诗人的素心相互映照,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雅。
颔联“篱边初著笋,叶处已鸣禽”,进一步描绘了竹林的动态美。新笋破土而出,预示着生命的勃发;而鸟儿在竹叶间鸣叫,增添了竹林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通过动植物的活动,生动地展现了竹林的勃勃生机。
颈联“月入风翻影,春过暑不侵”,则从视觉和感受两个角度描绘了竹林的静谧与凉爽。月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随着微风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同时,竹林似乎能抵御季节的更替,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能保持一片清凉,体现了竹林的独特魅力。
尾联“闲来听夜籁,恍惚若闻琴”,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竹林夜晚声音的独特感悟。在闲暇之时,倾听竹林中的自然之声,仿佛听到了悠扬的琴声,将人带入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和心灵的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高雅。
六月炎天下丹子,带露凌风日千里。
吾皇慈俭却献来,六宫不袭唐朝事。
王公厌饫远域珍,岂识宵驰常暍死。
郡侯何用苦区区,暑气隆时劳送似。
色香俱坏仅存名,鸟飞不到人何胜。
登盘乍试犹嫌味,颗颗谁知血汗成。
忠惠当年种,濂溪此日分。
开筵胜玉碗,围坐当冰盆。
性地元无染,心源自有根。
江湖情渐懒,乐在闭柴门。
被褐磊落怀,白日凝光采。
初疑东君佩,掷地今犹在。
工倕巧得之,刻画探真宰。
饥蛟出潜渊,怒势吁可骇。
凭谁缚致斯,百勇不可解。
常恐毫发间,捷出风云会。
今我隐几看,咫尺临沧海。
平生冰雪心,至心无由改。
情亲金石交,佩重韦弦戒。
持身有不如,顾諟能无愧。
谁谓山城僻,而居尉秩卑。
地偏声易著,才钜职优为。
学召源流远,仁随大小施。
云龛当日事,即此以为基。
伐坐尘坌中,秋汗正浃背。
闻君游鼓山,骑马破烟霭。
不向晓中看,安得识眉黛。
飘然出樊笼,始觉此身大。
登高望四远,何物非砺带。
行窥灵源洞,往往众仙会。
青山为佳人,分外作幽态。
而我俗缘重,不到清凉界。
新诗时一吟,忽在千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