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摘红英.落花》
《摘红英.落花》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词  词牌: 撷芳词

朝烟泣。暮烟湿。飞飞争向钩帘入。收香蜕。兼红泪

煎取黄沉,贪惊精气。当阶立。春纤拾。

露多不惜沾裙褶。游丝系。风摇曳

裙可留仙,月华多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春纤(chūn xiān)的意思:春天的丝线,指春天的细雨。形容春天细雨的柔和、细腻。

飞飞(fēi fēi)的意思:形容飞速、迅猛。

红泪(hóng lèi)的意思:形容非常悲伤或痛心到流泪的地步。

精气(jīng qì)的意思:精气指的是人体内的精力和气血,也可以表示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的状态。

暮烟(mù yān)的意思:指夕阳下的烟雾,也比喻事物末期或衰落的景象。

摇曳(yáo yè)的意思:摇动、摆动

游丝(yóu sī)的意思:指细小的丝线或细小的事物。

月华(yuè huá)的意思:指月光,也可以比喻优美的诗文或音乐。

争向(zhēng xiàng)的意思:争取向着某个方向努力,追求目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落花纷飞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感。通过“朝烟泣”和“暮烟湿”的描绘,诗人赋予了自然景象以情感色彩,仿佛朝夕之间,落花在烟雾中哭泣,又在夜幕下湿润,充满了哀愁与柔情。

“飞飞争向钩帘入”,生动地展现了落花争先恐后地飞入帘内的场景,既表现了花儿的活泼与生机,也暗示了它们对归宿的渴望。接下来,“收香蜕,兼红泪”,进一步渲染了落花的美丽与哀愁,香蜕象征着花朵的凋零,红泪则表达了它们离别时的悲伤。

“煎取黄沉,贪惊精气”,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落花比作煎煮黄沉的药材,强调了它们在生命结束前的最后挣扎与活力。同时,“贪惊精气”也暗示了落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保持着对世界的关注与好奇。

“当阶立。春纤拾”,这两句描绘了落花静静地立于阶前,而纤细的手指轻轻拾起它们,既有对落花的怜惜,也蕴含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这里的“春纤”不仅指手指的细长,也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露多不惜沾裙褶”,这句诗通过描述露水打湿了裙子,却毫不在意,形象地表现了对落花的深情与投入,即使面对生命的消逝,也愿意为其留下痕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感慨。

“游丝系。风摇曳。裙可留仙,月华多制”,最后四句通过游丝与风的互动,以及月光下的景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游丝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飘忽不定,风的摇曳则增加了画面的动态美。而“裙可留仙,月华多制”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既是对落花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与时间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落花之美及其背后蕴含的生命哲理,既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泊浔阳江

倚棹秋光对碧峰,露香倾下木芙蓉。

西林月白东林晓,两处敲残百八钟。

(0)

祗树庵三首·其一

竹映窗前水漱门,数声幽鸟报朝昏。

行来恐踏苔痕破,目送山云过远村。

(0)

古松法友诵经水西园赋赠

随意寄招提,名园自水西。

托松临古涧,将鸟学卑栖。

辨字追龙篆,探微得马蹄。

遍游华藏界,还与一尘齐。

(0)

长安坝河道中

三月临平山下宿,沙棠一舟帆数幅。

清晨鼓枻看山行,两岸人家春水绿。

岸上人家挂酒旗,几树桃花映修竹。

路人问我将何之,我欲寻师向天目。

(0)

题月堂精舍

雨后青苔路不分,柴门竹里映斜曛。

松花落尽无人到,只有山童扫白云。

(0)

楚江秋晓次石田翁韵·其二

草寒霜渚梦悠悠,衡岳西风落木秋。

病里断猿司马泪,吟馀残月仲宣楼。

自怜江汉犹迟暮,谁采城蓉寄远游。

鸿雁一行斜不度,水光山色满汀洲。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