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饱德(bǎo dé)的意思:指品德高尚,道德修养充实。
不忒(bù tè)的意思:不变、不偏、不错。
成礼(chéng lǐ)的意思:指按照规定的仪式进行礼仪行为,也指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仪式性的事情。
孔昭(kǒng zhāo)的意思:指才智出众、聪明过人。
乐饮(lè yǐn)的意思:欢乐地饮酒,指欢聚一堂共同享受美好时光。
六马(liù mǎ)的意思:指六匹马,比喻力量强大、势不可挡。
濡首(rú shǒu)的意思:湿了头发,形容淋雨或淋湿。
三惑(sān huò)的意思:指人生中的三种迷惑,即财迷、色迷和权迷。
诗咏(shī yǒng)的意思:指以诗歌形式来表达对事物的歌颂和赞美。
亡国(wáng guó)的意思:指国家灭亡或国家面临灭亡的危险。
温克(wēn kè)的意思:指人的行为举止温和,待人友善,不冷不热,不争不斗。
彝酒(yí jiǔ)的意思:指喝酒的仪式,也指喝酒作为庆祝或祭祀的活动。
作民(zuò mín)的意思:指人民、百姓。
- 鉴赏
这首诗《宴酒篇》出自南北朝时期张率所作的《梁雅乐歌五首》之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饮酒礼仪与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记称成礼,诗咏饱德”,开篇即强调了礼仪与诗歌在表达道德品质中的重要性,通过“记称”与“诗咏”来纪念和颂扬那些遵循礼仪、饱含美德的人。
“卜昼有典,厌夜不忒”,进一步阐述了时间选择的重要性,白天是进行仪式与活动的最佳时间,而夜晚则应避免过于频繁或不当的行为,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尊重与利用。
“彝酒作民,乐饮亏则”,提到彝酒(古代盛酒器)作为民众欢聚的媒介,但饮酒应适度,不可过度,否则会带来负面后果,警示人们要节制。
“腐腹遗丧,濡首亡国”,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过度饮酒可能导致的个人悲剧乃至国家灭亡的严重后果,强调了道德与节制的重要性。
“哲彼六马,去兹三惑”,通过“六马”(古代贵族出行时的六匹马拉车)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与智慧,与之相对的是“三惑”(可能指贪欲、愚昧、放纵等),表达了追求高尚品德、远离低俗诱惑的主题。
“占言孔昭,以求温克”,最后两句总结全文,指出通过观察和学习,可以明辨是非,从而达到温文尔雅、克制自我的境界,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个人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道德与节制的重视,还蕴含了对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八月十四日夜湖山观月
长空露洗玻璃碧,紫金之盘径三尺。
忽看擘地出人间,桂树扶疏如淡墨。
揽衣独立镜湖边,风露万顷秋渺然。
开帆讵必入东海,骑鲸便可追飞仙。
冰壶玉瀣侵骨冷,醉看孤鸾舞清影。
夜阑归舍人已眠,却倩天风为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