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复重(fù zhòng)的意思:指事物重复出现或重复发生。
葛巾(gé jīn)的意思:指贫穷、卑微的人。
见影(jiàn yǐng)的意思:指事物的出现或显现。
蜡屐(là jī)的意思:指人的脚穿上木头或蜡制的鞋子,形容行动迟缓、步履艰难。
敛闪(liǎn shǎn)的意思:形容人行动迅速,动作敏捷,灵活。
平时(píng shí)的意思:平时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时刻,与特殊时刻相对。
千仞(qiān rèn)的意思:形容高大、峻峭。
青苍(qīng cāng)的意思:形容山色苍翠、青翠欲滴。
山头(shān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顶端或最高处。
头水(tóu shuǐ)的意思:指在竞争中排名第一的人或物。
衔芦(xián lú)的意思:指人们在重要场合或庄重场合时,以身体力行、言行举止谨慎慎重,不敢有丝毫马虎之态。
云峰(yún fēng)的意思:云峰是一个形容词成语,意思是高耸入云的山峰,也用来形容人的才华、能力等非常突出。
重复(chóng fù)的意思:指某种情况或行为的重复出现。
柱天(zhù tiān)的意思:指支撑天地的柱子,比喻重要的人或事物。
- 翻译
- 雁荡山高峻难行,秋天的大雁口衔芦苇飞入云峰之中。
山巅之上,水流宽广,大雁的身影难以看见;而在岩石下方,沙滩上却留下了它们的足迹。
千丈高的石柱直插云霄,显得多么收敛而闪烁;无数工匠挥毫泼墨,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画卷。
即使身着葛布头巾,脚踏蜡制木屐,我也无法亲身经历这美景,只能空自羡慕那青翠山色的重重叠叠。
- 注释
- 雁荡:雁荡山。
莫通:难以通行。
衔芦:口衔芦苇。
云峰:云雾缭绕的山峰。
水阔:水流宽广。
踪:足迹。
千仞:极高。
敛闪:收敛而闪烁。
万工:无数工匠。
轻浓:轻描淡写。
葛巾:葛布头巾。
蜡屐:蜡制木屐。
复重:重重叠叠。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孙侔雁荡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雁荡山的雄奇景象,展现了雁荡山的险峻与神秘。首句“雁荡高高路莫通”,写出了山路崎岖,难以攀登,暗示了雁荡山的偏远与人迹罕至。次句“衔芦秋翼入云峰”,通过大雁的形象,描绘它们在秋日里翱翔于云雾缭绕的山峰之间,富有动态感。
“山头水阔不见影,岩下沙平时有踪”两句,进一步描绘雁荡山的深邃与辽阔,大雁的身影在山顶上消失无踪,而它们的足迹却在山岩下的沙滩上留下印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空间的层次感。
“千仞柱天何敛闪,万工挥笔漫轻浓”运用夸张手法,形容雁荡山峰直插云霄,如同千仞之柱,气象万千。诗人以“万工挥笔”比喻山势的陡峭和壮丽,形象生动。最后两句“葛巾蜡屐未能著,空羡青苍重复重”,诗人感慨自己未能亲身登临,只能空自羡慕那重重叠叠、青翠苍茫的山色。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雁荡山的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雁荡山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
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
大剑送别刘右史
金碧禺山远,关梁蜀道难。
相逢属晚岁,相送动征鞍。
地咽绵川冷,云凝剑阁寒。
倘遇忠孝所,为道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