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场屋(chǎng wū)的意思:指虚伪、假装的样子或行为。
东都(dōng dōu)的意思:东都是指古代中国的首都,也可指现代中国的北京。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繁华昌盛,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宦牒(huàn dié)的意思:官员的文书或档案
荐延(jiàn yán)的意思:推荐和延迟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秋天(qiū tiān)的意思:形容秋天的天气清爽宜人。
荣路(róng lù)的意思:指荣誉的道路或成功的途径。
戎旃(róng zhān)的意思:指古代战争时,将军在战场上所佩带的旗帜。
声名(shēng míng)的意思:指名声、声誉。
事戎(shì róng)的意思:指参与战争、军事行动。
史君(shǐ jūn)的意思:指被人尊敬和推崇的人,又指被人称赞和仰慕的人。
随宦(suí huàn)的意思:跟随官员出使他处,指随同官员出使他地。也用来形容人跟随权贵,依附他人。
一鹗(yī è)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眼光犀利,见识高远。
- 翻译
- 东都曾经凭借一人抵千军,考场声誉延续十五年。
晚年得到绿袍随官文牒,开始执笔为武事效力。
在清明的时代希望能严格选拔人才,何时才能尽力推荐我晋升。
幸亏有史君赏识贤士,期待我能如秋季猎鹰展翅高飞。
- 注释
- 东都:古代指洛阳,这里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一当千:形容一个人能力强,能抵得上千人。
场屋:科举考试场所。
声名:名声。
十五年:表示时间长,可能指科举考试经历的时间。
绿衣:古代低级官员的服饰。
宦牒:官员的身份证明。
丹笔:红色的毛笔,古代用于书写正式文件。
戎旃:军旗,这里代指军事事务。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精蒐选:精心选拔人才。
荣路:仕途上的荣耀之路。
力荐延:极力推荐提拔。
史君:对有地位或学问的官员的尊称。
好士:喜好和赏识人才。
一鹗:比喻杰出的人才,如秋季猎鹰。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送潘景纯》。诗中通过对潘景纯过去在东都的辉煌业绩和现况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赞赏与不舍。
“东都曾以一当千,场屋声名十五年。”这里指的是潘景纯在东都(今河南洛阳)担任官职时期,其才能卓绝,如同独当一面,在考试场中声名远扬达十五年之久。王安石通过这样的描述,突显了潘景纯的才华和成就。
“晚赐绿衣随宦牒,始操丹笔事戎旃。”这两句表明潘景纯后来被授予官职,穿上了象征着官位的绿衣,并且开始负责军事相关的事务,使用红色墨水(丹笔)处理与战争有关的文件。这里暗示了他的职责和地位有所提升。
“明时正欲精蒐选,荣路何当力荐延。”诗人表达了在一个明亮、光明正大的时代背景下,对潘景纯这样的人才更加重视,想要进行精心的选拔。王安石自己也在这条“荣路”上,为潘景纯大加赞誉和推荐。
“赖有史君能好士,方看一鹗在秋天。”末了两句,诗人感激有像史君这样善于识才、爱护士人的长者,现在终于可以看到像鹗鸟一样的人才,在秋日的阳光下展现他们的才能。这不仅是对潘景纯个人的赞美,也是对能够发现和培养人才的社会环境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层层叠加的描写,展示了王安石对于潘景纯深切的赏识与厚爱,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对于人才选拔与重用的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