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面(bàn miàn)的意思:指人的面部表情或态度只显示出一部分,而隐藏了真实的想法或情感。
得似(de sì)的意思:像是、仿佛
登望(dēng wàng)的意思:登上高处观望。
多垒(duō lěi)的意思:完成多个任务或达到多个目标。
幡幢(fān zhuàng)的意思:指旗帜、旗幡,也用来形容众多的旗帜、旗幡。
浮图(fú tú)的意思:形容虚幻、不实的事物。
鼓角(gǔ jiǎo)的意思:指吹鼓吹角,表示鼓舞士气,激励人心。
故山(gù shān)的意思:指离开家乡、远离故乡的感受,也可以用来形容思乡之情。
景物(jǐng wù)的意思:指自然景物或人工构筑物。
旌旄(jīng máo)的意思:旌旄是指旗帜和军旗,也用来比喻权威和威严。
睥睨(bì nì)的意思:高傲地俯视、轻视别人。
磬声(qìng shēng)的意思:指非常安静,寂静无声。
晴雪(qíng xuě)的意思:指天晴后下雪,形容天气寒冷但阳光明媚。
双趺(shuāng fū)的意思:双脚并拢,膝盖紧靠着。
影接(yǐng jiē)的意思:指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钟磬(zhōng qìng)的意思:比喻音乐和声音的美妙动听。
- 鉴赏
这首明代成鹫所作的《题西山寺》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山寺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首句“此山得似故山无”,诗人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对眼前山色是否与心中故乡山色相似的思考,引人入胜。接着,“城上闲凭景物殊”一句,点明了诗人站在城墙上,悠闲地欣赏着与众不同的风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半面高窗临睥睨,千峰晴雪见浮图”两句,通过“高窗”和“千峰晴雪”的景象,展现了西山寺周围环境的雄伟壮观,同时也暗示了寺庙的高耸入云。而“见浮图”中的“浮图”即佛塔,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宗教色彩和庄严感。
“旌旄影接幡幢动,钟磬声随鼓角孤”则描绘了寺庙中庄严的仪式场景,旌旗飘扬,幡幢摇曳,钟磬之声与远处的鼓角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庄严肃穆又略带孤独的氛围,体现了佛教修行的寂静与深邃。
最后,“登望正逢多垒日,问僧何地结双趺”两句,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心情,以及对僧侣生活状态的好奇与思考。其中,“多垒日”可能指战乱频繁的日子,而“结双趺”则是佛教中表示坐禅或冥想的姿态,暗示了诗人对于和平与静心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西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宗教与和平的深刻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摸鱼儿·其三用实之韵
便披蓑、荷锄归去,何须身著宫锦。
与谁共话桑麻事,朱老阮生尤稔。筛样饼。
瓮样茧,长须赤脚供樵饪。清流浊品。
尽扫去胸中,置诸膜外,对酒莫辞饮。
华胥梦,怕杀人惊晓枕。疏窗惟月来闯。
一生常被弓旌误,且告朝家追寝。愁个甚。
君管取,有薇堪采松堪荫。茅山再任。
幸不是谋臣,又非世将,免犯道家禁。
念奴娇·其一再和
梦中忘却,已闲退、谏草犹藏怀袖。
文不会、铺张粉饰,武又安能战守。
秃似葫芦,辣于姜桂,衰飒同蒲柳。
没安顿处,不如归去丘首。
岁晚筋力都非,任空花眩眼,枯杨生肘。
客举前修三数个,待与刘君为寿。
或号憨郎,或称钝汉,或自呼聱叟。
一篇齐物,读时咽以卮酒。
赋西淙瀑布得断字
苍山七百亩,主人新买断。
于时积雾开,素瀑挂青汉。
泠泠瑟初铿,璀璀珠乍贯。
久晴雨瓢翻,忽暖冰柱泮。
恍如白浪涌,翔舞下凫雁。
又疑黄河决,禜祭沉玉瓒。
不然蟒出穴,或是虹吸涧。
客言下有潭,龙伏不可玩。
攫拿起云气,喷薄苏岁旱。
平生爱奇心,欲此筑飞观。
沿流踏浅清,陟巘腾汗漫。
低头拜主人,分我华山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