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林人语微,鸡犬答空谷。
塔影空独圆,衣裳净寒绿。
高僧(gāo sēng)的意思:指修行高深、悟性高超的僧人。
花径(huā jìng)的意思:指花园中的小径,也用来比喻短暂的快乐或美好时光。
几榻(jǐ tà)的意思:指人生短暂,时间过得很快。
金粟(jīn sù)的意思:形容美好的品质或珍贵的财富。
空谷(kōng gǔ)的意思:空谷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环境或场景的寂静、空旷和安静。
来访(lái fǎng)的意思:指某人到达某地拜访或访问。
鳞蹙(lín cù)的意思:指事物密集排列、纷纷扰扰,形势严峻、困难重重的样子。
螺髻(luó jì)的意思:形容女子盘发成螺旋状。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浅水(qiǎn shuǐ)的意思: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浅层次的认识。
青苔(qīng tái)的意思:指长满石头或地面的苔藓,比喻长期未被打理或使用的事物。
日夕(rì xī)的意思:日出和日落,表示时间的流逝。
水鱼(shuǐ yú)的意思:指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如鱼得水,适应自如。
天气(tiān qì)的意思:预测未来天气的报告
万象(wàn xi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变化无穷。
衣裳(yī shang)的意思:指衣服,也可用来形容衣着。
幽独(yōu dú)的意思:形容人处于幽静孤独的境地
鱼鳞(yú lín)的意思:鱼的鳞片。比喻事物的细小部分。
远山(yuǎn shān)的意思:远离自己所在的地方,到更远的地方去。
云族(yún zú)的意思:指居住在高山或云雾之中的人。
在目(zài mù)的意思:指在眼前、在视野内。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人杨德文以清新的语言,将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景色变化娓娓道来。
首先,诗的开头“天气日夕清,万象纷在目”,点明了时间背景——黄昏时分,空气清新,万物清晰可见。接着,“远山螺髻旋,浅水鱼鳞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描绘了远处山峦如螺髻般旋转,近处水面波纹似鱼鳞般起伏,展现出山水之美。
“隔林人语微,鸡犬答空谷”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林间的交谈声轻柔,鸡鸣犬吠回应着空旷的山谷,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随后,“此中有高僧,瞑坐栖茅屋”一句,引入了人物元素,暗示山中有一名高僧,正于夜晚静坐于简陋的茅屋之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接下来,“萝扉风为开,花径罗云族”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藤蔓随风轻轻摇曳,仿佛为行人开启了一扇通往幽静小径的大门;而小径两旁,繁花似锦,如同排列有序的云朵,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几榻青苔生,茶烟媚幽独”则转而描写室内景致,几案上青苔生长,透露出岁月的痕迹;茶香袅袅,更添了几分幽静与雅致。最后,“我蜡阮孚屐,间来访金粟。塔影空独圆,衣裳净寒绿”表达了诗人亲自踏访寺庙的情景,蜡制的鞋子踏过石阶,访友于寺庙之中。塔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圆润,僧人的衣裳在寒夜中显得格外干净,绿意盎然,整个画面充满了禅意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自然与人文和谐共融的美好世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与宁静。
秋色中天,乍数虬签又平列。
正小园金粟,霏霏染袂,西风瑶井,萧萧鸣叶。
回想春分节。桃花下,夜深醉月。
从今后,客枕如年,照影嫦娥定头白。
何限征人,千山摇梦,腥吹战场血。
念玟砧香杵,红灯如豆,刀镮马策,青丝成雪。
千种心头苦,凉蛩外,向谁细说。
何堪念,往日秋分,汉嘉浮翠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