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人宁信虎,奉母并携书。
料当雪霁后,曝背一思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戴三的隐士迁居至偏远之地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既在大荒外”,点明了戴三远离尘嚣,选择了一个偏远、荒凉的地方居住,暗示了他追求宁静与自由的心境。接着,“何须近郭居”一句,表达了对繁华都市的不屑,以及对远离尘世喧嚣的向往。
“避人宁信虎”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戴三与世无争的态度,即使面对凶猛的老虎,也宁愿相信其不侵扰他人。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善良。
“奉母并携书”则透露出戴三孝顺母亲的美德,同时将书籍带在身边,表明他热爱学习,追求知识的精神。这种兼备孝道与求知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药厌韩康卖,田随桀溺锄”两句,通过对比古代隐士韩康与桀溺,表达了戴三对传统隐逸生活方式的认同,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中过分追求名利的反感。他更倾向于像韩康那样自给自足,像桀溺那样淡泊名利,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
最后,“料当雪霁后,曝背一思余”预示着在未来的某个雪后的晴天,戴三可能会独自享受阳光,思考人生。这一场景充满了诗意,既是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也是对内心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戴三迁居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他远离尘嚣、追求自然和谐、注重亲情与个人修养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
北方有一士,云冠瑶华簪。
抗身服高义,奋趐翔天林。
一鸣远见斥,弃置南海浔。
飞黄本冀产,顾盼无千金。
绝景迈流电,岂与泥沙沉。
邂逅顷三接,一言荷知深。
投赠古锦篇,宛聆哀玉音。
大雅久寥寂,斯文竟谁谌。
皎皎空谷驹,生刍劳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