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苞苴(bāo jū)的意思:形容人的言行举止谨慎、小心,不敢放肆。
居人(jū rén)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个地方居住、生活。
奸民(jiān mín)的意思:指邪恶、狡诈的人民。
曼声(màn shēng)的意思:形容声音柔美悦耳。
判牍(pàn dú)的意思:判牍是指判决文书,也用来比喻明确的判断或决定。
侨居(qiáo jū)的意思:指在国外居住或定居。
桑麻(sāng má)的意思:形容人的穷困潦倒。
歃血(shà xuè)的意思:指以自己的鲜血为誓,表示决心和忠诚。
丝肉(sī ròu)的意思:形容非常瘦小的肉,也指贫瘠或干瘪的样子。
太息(tài xī)的意思:太息是一个表示悲伤、叹息的词语,用来形容心情沉重、忧愁或无奈。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谐价(xié jià)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词语的意义相近或相同。
血盟(xuè méng)的意思:指由血缘关系结成的盟约,也指因亲属关系而建立的联盟。
一片(yī piàn)的意思:形容某种状态或情景下的整体一致或一片景象。
有奸(yǒu jiān)的意思:指有人心险恶、狡诈。
主名(zhǔ míng)的意思:
(1).确定名称、名分。《书·吕刑》:“ 禹 平水土,主名山川。” 孔颖达 疏:“其无名者,皆与作名。”《礼记·大传》:“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 孔颖达 疏:“异姓,谓他姓之女来为己姓之妻,繫夫之亲,主为母妇之名。夫若为父行,则主母名;夫若子行,则主妇名。”
(2).当事者或为首者的姓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意 家居,詔召问所为治病死生验者几何人也,主名为谁。”《后汉书·郎顗传》:“ 恭陵 火灾,主名未立,多所收捕,备经考毒。” 李贤 注:“立,犹定也。时考问延火者姓名未定也。” 清 钱谦益 《春秋论》之一:“﹝ 赵盾 ﹞反而讨贼,则贼之主名 穿 也;反而不讨贼,则贼之主名 盾 也。”
(3).适当的名称、名义。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他们是可怜人;不幸上了历史和数目的无意识的圈套,做了无主名的牺牲。”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赵翼所作的《拟杜甫诸将(其二)》。诗中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海岛景象,岛上人民安居乐业,从事农耕,与世无争。然而,诗人并未停留在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上,而是通过“但存清吏埋羹节,那有奸民歃血盟”两句,巧妙地揭示了社会中正直官员与邪恶势力之间的斗争。这里的“清吏”象征着公正廉洁的官员,“羹节”则比喻为他们维持正义的手段;而“奸民”则是指那些企图破坏社会秩序、危害百姓利益的恶势力。“歃血盟”则是一种结盟仪式,这里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的勾结。
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官场的腐败现象:“谐价苞苴官判牍,曼声丝肉妓传觥”。这两句形象地展示了官场中的贿赂之风和享乐主义,官员们利用职权接受贿赂,以换取对自己有利的判决,而宴会上的音乐、美酒和歌舞,则是他们腐化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现象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沦丧,使得原本应是公平正义之地,变成了“酿成一片涂膏地”,即一片被贪婪和不公侵蚀的土地。
最后,“太息凭谁问主名”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和无奈。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有谁能站出来,为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发声,追究那些破坏者的真实身份呢?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批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美人凭栏图和白村韵
眉黛远山清似洗,琦阁佳人独迟起。
连娟凝睇若有情,临轩宛隔盈盈水。
徙倚芙蓉玉帐边,吹箫仙侣忆当年。
月照秦楼动心魄,丰容靓饰皆天然。
生绡一幅图周昉,与君新诗妙成两。
不信神传阿堵间,拈毫共作非非想。
苧萝山下处子家,果然国色轻铅华。
只今一唱回风曲,犹能翻落庭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