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灵有物司丹灶,符验无妖血剑锋。
- 拼音版原文全文
绵 亭 林 逸 人 扁 所 居 室 曰 藏 晖 求 诗 宋 /刘 克 庄 先 生 读 易 注 参 同 ,筑 室 云 山 第 几 重 。昔 遇 壶 丘 疑 见 怪 ,今 于 老 子 信 犹 龙 。方 灵 有 物 司 丹 灶 ,符 验 无 妖 血 剑 锋 。只 恐 欲 藏 藏 未 得 ,世 人 往 往 或 知 踪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参同(cān tóng)的意思:指心灵相通,思想一致,互相理解、信任并合作的关系。
符验(fú yàn)的意思:指符合事实,与事实相符合。
壶丘(hú qiū)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原本平凡普通,经过一番努力后,变得非凡出众。
见怪(jiàn guài)的意思:见到奇怪的事物或现象而感到惊讶或不解。
老子(lǎo zi)的意思:指自称,用于自傲、自夸的口气。
山第(shān dì)的意思:指排在第一位的人或事物,比喻在某个领域或方面的最高、最重要的存在。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犹龙(yóu lóng)的意思:指人行事犹如龙一样威风、有力量。
云山(yún shān)的意思:指高耸入云的山峰,形容山势雄伟壮丽。
筑室(zhù shì)的意思:建造房屋或建筑物
- 翻译
- 先生研读《易经》,深入探究其深意,他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建屋,不知是第几层宅院。
过去曾对壶丘之言感到疑惑,似乎遇见了奇异之事;如今对老子的思想深信不疑,如同龙一般深不可测。
道法自然的力量中,有灵性的事物掌管着炼丹的炉灶,验证无误的符咒没有妖邪的血气,只有锐利如剑的智慧。
他恐怕想隐藏也隐藏不住,因为世人的目光往往能发现他的踪迹。
- 注释
- 先生:指读书人。
易:《易经》。
参同:深入研究。
壶丘:古代隐士。
疑见怪:疑惑奇异之事。
老子:古代哲学家。
犹龙:深不可测。
方灵:道法自然的灵性。
丹灶:炼丹炉灶。
符验:验证符咒。
血剑锋:象征智慧的锐利。
欲藏:想隐藏。
世人:普通人。
或知踪:有时能发现踪迹。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在云山筑室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首句“先生读易注参同,筑室云山第几重”表达了诗人潜心研究《易经》的学术追求,以及他建造居所的地点选择,是在层峦叠嶂的云山之中,营造出一处超然物外的隐逸之地。
接着,“昔遇壶丘疑见怪,今于老子信犹龙”两句,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态度,表现了诗人从疑惑到信服的精神历程。昔日在壶丘(指古代仙人住所)可能有过迷茫和困惑,但现在对于老子(即道家之祖李耳)的教诲,诗人已然心悦诚服,如同对待神龙一般的崇敬。
“方灵有物司丹灶,符验无妖血剑锋”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神秘的境界。这里的“方灵”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方士,他们信奉并掌握着某种超自然力量;“司丹灶”则是管理炉鼎之意,象征着煉丹术和内丹修炼的过程;“符验无妖血剑锋”则是说诗人持有能够辨别真伪、驱除邪恶的法器或秘籍,这些都是道教文化中的元素。
最后,“只恐欲藏藏未得,世人往往或知踪”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担忧。尽管他渴望在云山筑室中隐藏自己的踪迹,但又担心无法完全做到这一点,因为世人可能总会有所发现,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隐逸生活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学术修养和道家信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达到精神自在的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静庵
三圣妙传心,心体存于静。
执中又三言,近来惑未省。
诗书每谆切,邹鲁犹衍永。
德性敬所尊,放心闲弗骋。
归根乃春茁,用晦岂灰冷。
彼所谓善刀,我所谓尚褧。
寥寥越千祀,舂陵一提醒。
紫阳书满家,鼻端最机警。
南州今孺子,名庵在近境。
明当从之游,飞度韩田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