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虽迁柱史,袖尚有弹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变幻(biàn huàn)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无法预测或掌控。
成佛(chéng fó)的意思:指修行者通过修炼,最终达到成为佛陀的境地。
初更(chū gēng)的意思:指天黑后到夜深人静时的第一次敲鼓点。
更化(gēng huà)的意思:指事物不断变化、转变的情况。
石桥(shí qiáo)的意思:指结实、坚固的桥梁
晚境(wǎn jìng)的意思:指晚上的景色或环境。
先帝(xiān dì)的意思:指已故的君主或统治者,尤指尊称已去世的帝王。
知非(zhī fēi)的意思:指明明知道不是事实,却故意否认或歪曲事实。
柱史(zhù shǐ)的意思:柱石,指古代纪念碑上刻写的历史记载。比喻重要的历史资料或纪实。
- 翻译
- 先帝刚开始推行改革时,您曾经因为进谏而闻名。
虽然您的职位升迁为柱史,但袖中仍有针砭时弊的文字。
晚年您致力于佛教修行,仿佛预见他日之事,预先为自己选好了墓地。
谁曾想这一切并非幻变,最终只留下石桥边的云烟。
- 注释
- 初更化:开始推行改革。
以谏闻:因进谏而闻名。
柱史:古代官职,负责记录重要事务。
弹文:指批评时政的文章。
晚境:晚年。
图成佛:致力于佛教修行。
它山预作坟:预先为自己选好墓地。
非变幻:并非虚幻的变化。
石桥云:石桥边的云烟,象征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王简卿侍郎三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先帝和公曾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变迁世界的感慨。
“先帝初更化”,这里的“更化”可能指的是朝代更替或是政策的改变,暗示了一种历史的变迁。"公曾以谏闻"则表明有一位官员公曾因直言进谏而声名远播。
“身虽迁柱史”,“迁柱”可能是指被贬官或流放,而“柱史”则象征着历史的记录。"袖尚有弹文",这里的“袖”和“弹”都是古代学者常用来比喻藏书和学习的词汇,意味着即使身处困境,公曾依然不忘读书学习。
“晚境图成佛”,这个句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心态。"它山预作坟",这里的“它山”可能指的是遥远或特定的地方,“预作坟”则是提前准备墓地,意味着对死亡和未来有一种预见和准备。
最后两句“那知非变幻,止在石桥云”,作者似乎在感慨世事的无常和变化,"那知非变幻"表达了一种对于不可预知的命运的无奈,而“止在石桥云”则可能象征着一种心灵的栖息之地,或是对某种永恒不变的情怀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个人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个人命运以及精神寄托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归舟寄戴经明太守京中
晨出燕市门,暮宿滹沱水。
相思谁谓尔,一别成万里。
苏季远辞秦,周南留太史。
荣枯有是非,所嗟日月驶。
弭棹重翘首,双阙徒纚纚。
纚纚亦何为,行云邈难追。
彼美都人士,粲粲扬春姿。
黄金与白璧,结客甘如饴。
失意一杯酒,邱山遂可移。
君身大瓠种,岂为尘网羁。
淮阳纵卧理,无乃积薪嗤。
愿子自爱惜,去矣从此辞。
寄题安氏西林别业
流光迅风轮,奇标密玄赏。
缅彼西林幽,伊人遂孤往。
川阜翕而回,云霞互相荡。
背谷面嵚崟,临流眺深广。
危磴非一盘,崇台得平壤。
拾翠戾中州,采芳搴宿莽。?渚半芙蕖,花源杂菰蒋。
野鹤卓不群,水凫宛其项。
披翳竟如无,穿薄亭忽敞。
林端景易昏,竹杪烟初上。
信匪混喧嚣,差足供偃仰。
散体随飘飖,游神极虚扩。
有方情自适,无营念不爽。
迨我暇日多,丘园叶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