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嘉理齐安,幸校长沙近。
秉宪按滇中,始觉在遐境。
秉宪(bǐng xiàn)的意思:秉宪是指依照宪法原则行事,遵守法律法规。
长沙(cháng shā)的意思:指人的性情坚定不移,不易改变。
达士(dá shì)的意思:聪明智慧、才智出众的人。
法当(fǎ dāng)的意思:指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如此,理应如此。
芳讯(fāng xùn)的意思:指好消息或美好的消息。
凤翼(fèng yì)的意思:形容事物相互配合,协同合作,如凤凰的两只翅膀相辅相成。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贾生(jiǎ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从小就有出众的才智和悟性。
经年(jīng nián)的意思:经过多年的时间
昆明(kūn m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气质美丽、出众。
令颜(lìng yán)的意思:指使人的容颜发生变化,形容令人震惊或惊讶。
龙性(lóng xìng)的意思:指人具有威猛、勇猛的性格和气质,喻指人的英勇、豪迈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满清(mǎn qīng)的意思:指清朝时期,由满洲人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班(qīng bān)的意思:解散一个集体或组织。
衰鬓(shuāi bìn)的意思:形容年老衰老的容颜。
太华(tài huá)的意思:形容事物华丽、壮丽、美好。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相反(xiāng fǎn)的意思:表示与原来的情况完全相反。
校长(xiào zhǎng)的意思:学校的领导者或负责人
小人(xiǎo rén)的意思:指心胸狭窄、卑鄙无耻、行为恶劣的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的《滇省述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云南(滇省)的独特情感与深刻思考。
首句“承嘉理齐安”,以“嘉理”和“齐安”两个词,暗示了作者对云南治理理念的赞赏与向往。接着,“幸校长沙近”一句,表明了作者对云南地理位置的庆幸,以及对与长沙(可能指湖南长沙,古代与云南有密切联系)相近的地理优势的认同。
“秉宪按滇中,始觉在遐境”两句,通过“宪”字,暗示了作者作为官员的身份,以及他在云南执行公务时的深切感受——意识到自己身处遥远之地,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谯相反见嗔,揖侯乃成衅”描绘了与当地民族(“夷”)交往中的冲突与误解,体现了边疆治理的复杂性。“喻夷辞岂繁,威法当峻”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处理民族关系时既要沟通又要保持权威的态度。
“昆明鸢作池,太华鸡为镇”运用了昆明和华山的典故,象征云南的自然风貌与历史地位,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云南独特文化的赞美。
“迟夜召贾生,经年淹许靖”引用了汉代贾谊和三国时期许靖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能在云南有所作为,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能。
“霞难驻令颜,霜易改衰鬓”则是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无奈。
“故人满清班,谁其枉芳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官场中寻求理解与支持的愿望。
最后,“龙性未可驯,凤翼胡由奋”以龙与凤的比喻,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由与施展抱负的渴望。
“聊从达士观,无嗟小人愠”则是作者自我安慰的话语,表示愿意从豁达的角度看待人生,不因小人的怨恨而沮丧。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云南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以及在边疆治理、文化融合、个人命运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少年不识事,负志殊慨慷。
陕小宇宙内,思欲超八荒。
举身登日观,纵目临扶桑。
两手擎日月,照耀无边方。
天道有隐幽,世途有更张。
群居惭噏噏,独行愧凉凉。
文豹亦雾隐,神龙亦渊藏。
蹇予将奈何,聊以永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