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伯鸾(bó luán)的意思:指兄弟之间情谊深厚,互相帮助、关心的友谊。
不悟(bù wù)的意思:不理解或不明白
霏霏(fēi fēi)的意思:形容烟雾、云气等密集而纷杂。
负奇(fù qí)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所具有的特质或特点与常规或常理相悖。
感遇(gǎn yù)的意思:指感受遇到的事物或情况,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
瑰丽(guī lì)的意思:美丽绝伦,华丽非凡。
锦囊(jǐn náng)的意思:锦囊是指一个装有各种物品或信息的袋子,比喻储藏着宝贵的东西或有用的计策。
局促(jú cù)的意思:指空间狭小,使人感到不舒适或不自在。
呕心(ǒu xīn)的意思:形容非常辛苦地操心、费力思索。
奇癖(qí pǐ)的意思:指人的行为或爱好古怪、不同寻常。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伤时(shāng shí)的意思:指因时机不对或时机已过而错失良机,从而遭受损失或失败。
嗣宗(sì zōng)的意思:指继承祖业、家族事业或衣钵的人。
土木(tǔ mù)的意思:指建筑工程。
宛宛(wǎn wǎn)的意思:形容事物形状或动作柔和、婉转。
形骸(xíng hái)的意思:指人的外表或形体。
眼底(yǎn dǐ)的意思:指深藏在心底的感受、情感或意思。
自足(zì zú)的意思:指自己满足于现状,不再追求更多的东西。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八哀篇》之一,题为“黄山人姬水”。诗中以“淳父”、“伯鸾”、“嗣宗”等历史人物为喻,表达了对这些人物独特个性和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局限的感慨。
“淳父负奇癖,形骸更土木。” 开篇即以“淳父”这一形象,描绘出一个具有独特癖好的人物,其外在形象如同土木一般质朴无华,却内蕴非凡。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反差,暗示其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才华。
“伤时伯鸾噫,感遇嗣宗哭。” 这两句进一步借用了历史典故,将“伯鸾”(东汉文学家严光)和“嗣宗”(三国时期文学家阮籍)的形象融入其中,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情感反应和内心挣扎的同情。通过“噫”和“哭”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在面对社会现实和个人理想冲突时的复杂心情。
“呕心一锦囊,瑰丽时自足。” “呕心”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创作过程中的辛勤付出,而“锦囊”则象征着作品的珍贵与价值。这句话强调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自我满足感,体现了其艺术成就的高度。
“霏霏吐屑金,宛宛成叶玉。” 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比作“霏霏”飘落的“金屑”,形象地描绘了灵感的珍贵与闪耀;同时,“宛宛”形容作品如“叶玉”般细腻精致,展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高雅气质。
“岂不悟千秋,眼底怨局促。”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局限性的感慨。一方面,诗人认为这些历史人物和自己都未能完全领悟到时间的永恒和历史的长河;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受限于时代背景的无奈和遗憾。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语言精炼,意蕴丰富,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