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稻粱(dào liáng)的意思:稻粱是指稻谷和粱谷,泛指粮食。也用来比喻食物、生活等物质条件。
法王(fǎ wáng)的意思:指善于判断是非、公正无私的人,也可指能够明辨真伪、有决断力的人。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跽拜(jì bài)的意思:跪下行礼拜神或恩师。
家乡(jiā xiā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出生地或长大的地方。
筐笼(kuāng lóng)的意思:比喻束缚人的环境、困境或限制。
礼法(lǐ fǎ)的意思:礼貌和法律规定
年年(nián nián)的意思:每年都;每年一次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山海(shān hǎi)的意思:指地理上的山和海,也可引申为广阔的天地或辽阔的世界。
胜会(shèng huì)的意思:指在比赛、竞争或较量中获胜的机会或时刻。
谁子(shuí zǐ)的意思:指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成就感到自负自满,看不起别人。
无主(wú zhǔ)的意思:没有主人或所有者。
宣赦(xuān shè)的意思:宣布赦免,宽恕犯罪。
一场(yī chǎng)的意思:一次事情或事件
盂兰(yú lán)的意思:盂兰是一个佛教词语,指的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的盂兰盆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以祭奠祖先和亡灵。
珍错(zhēn cuò)的意思:珍贵的东西被错误地处理或对待
中元(zhōng yuán)的意思:中元是指农历七月十五日,也称为鬼节或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鬼魂的节日。
子姓(zǐ xì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行或性格像儿子一样孝顺,尊敬长辈。
中元节(zhōng yuán jié)的意思: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也叫鬼节、鬼门开、盂兰盆节等。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祭拜祖先和亡灵,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 鉴赏
这首清代郑用锡的《堑垣普施南坛》描绘了盂兰盆节盛大的祭祀场面。首句“胜会盂兰簇一场”,形象地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聚集,如同繁花簇拥。接下来,“南坛跽拜去来忙”描绘了人们在南坛上虔诚跪拜的忙碌景象,体现了对祖先和亡者的深深敬意。
“殽堆珍错罗山海,饭贮筐笼罄稻粱”两句,通过丰富的食物陈列,展现出祭品的丰盛,表达了对亡者的供养和怀念之情。"无主不知谁子姓,有魂何处觅家乡"则表达了对亡者身份的追溯和对故乡的思念,流露出淡淡的哀思。
最后,“年年此夕中元节,宣赦门开礼法王”点明了节日的时间——每年的中元节,以及在这一天,人们打开宣赦之门,以礼敬法王,祈求冥冥之中得到指引和宽恕。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传统节日的庄重与民俗风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云汉阁
高阁势凌虚,天涯入望微。
云藏山鸟影,春满野人衣。
积雨催花尽,寒樵背日归。
焚香端坐处,似觉世尘稀。
送黄凝云归常州
一住京华能几日,故山欲去值春寒。
石坛经雨草生遍,庭果落阶鸟啄残。
云表鹤声朝返佩,林间虹气夜开丹。
仙家缩地寻常事,试与思归倦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