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道在天地,大可六合弥。
时无洛中叟,此事谅终亏。
放荡(fàng dàng)的意思:指人放纵放肆、放任自流,不守礼法、道德规范。
感叹(gǎn tàn)的意思:表示惊讶、赞叹、感慨等情感。
高世(gāo shì)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有才华、有能力。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破裂(pò liè)的意思:指物体因承受压力或冲击而破碎或断裂,也指事物发展到极限后出现破裂的情况。
前行(qián xíng)的意思:继续前进,不停止。
秦灰(qín huī)的意思:指秦朝时期的御史台,也用来比喻权势熏天,官僚腐败的现象。
衢路(qú lù)的意思:衢路指的是交叉的道路,也可以用来比喻人们的选择和抉择。
人怀(rén huái)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意图、情感等。
伤人(shāng rén)的意思:伤害他人身体或感情。
叹伤(tàn shāng)的意思:形容非常悲伤、痛心或惋惜。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煨烬(wēi jìn)的意思:煨烬是一个形容词,表示火焰已经熄灭或者灰烬已经冷却的状态。也用来比喻事物已经消亡或者已经结束。
问津(wèn jīn)的意思:向人请教或求助,寻求帮助或指点。
岩崖(yán yá)的意思:指险峻的山崖或悬崖。比喻处境险恶或困难重重。
一问(yī wèn)的意思:一次询问或提问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戴良所作,名为《和陶渊明杂诗(其五)》。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社会现实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首句“秦灰未遽冷,于古何所稽”以秦朝灭亡为引子,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暗示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联系并非一成不变,历史的痕迹依然在现代社会中留下印记。接着,“前行有衢路,往往变岩崖”描绘了道路的变化,象征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同时也隐喻了人生道路的不确定性。
“我来一问津,感叹伤人怀”则表达了诗人亲自体验到这种变化后的深深感慨和伤感,反映出个体在面对历史巨变和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时的无力感和悲凉情绪。
“是道在天地,大可六合弥”一句,诗人将关注点从个人情感转向更广阔的宇宙观,认为大道存在于天地之间,可以覆盖整个宇宙,暗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法则的和谐共存的可能性。
“诸儒拾煨烬,破裂日愈离”描述了学者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碰撞中的挣扎与困境,他们试图保存和传承古代智慧,但传统与现代的裂痕却日益加深,体现了文化传承与时代进步之间的矛盾。
最后,“遂令高世才,放荡莫控羁”表达了对那些才华横溢却因时代局限而无法施展抱负的人们的同情,强调了个人才能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
“时无洛中叟,此事谅终亏”则以洛中叟(即陶渊明)为例,表达了对缺乏像他那样的智者引领时代的遗憾,暗示了社会可能因此而失去指导和平衡,最终导致某些价值或理想的缺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社会、文化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洞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行人朝行峄山下,山色凌寒翠堪把。
秀峰斗绝倚穹霄,复岭蜿蜒走平野。
路傍岩石亦崄巇,上似熊罴下牛马。
征夫为我一一言,数十残碑尚堪打。
不知何代帝王来,驰道犹存古砖瓦。
灵湫一眼透山巅,时有风雷起长夏。
土老能占絮帽云,刻日甘霖应时洒。
于中胜境难具论,洞府多藏石尊斝。
入眼方知造化工,披图始觉丹青假。
蹇予素乏尘中缘,最是平生爱山者。
驱驰未暇一登临,浩荡襟怀向谁泻。
思将短曲慰山灵,安得长才继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