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愁肠(chóu cháng)的意思:形容内心忧愁、痛苦。
大道(dà dào)的意思:指道路、道义、规律等广泛而深远的事物。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高卧(gāo wò)的意思:高高地躺着睡觉,形容安逸、舒适。
鹤氅(hè chǎng)的意思:指高贵、端庄的仪态和举止。
客堂(kè táng)的意思:指宾主相待的场所,也用来比喻对客人的款待和接待。
披缁(pī zī)的意思:指人的头发或胡须长而黑。
秋霜(qiū shuāng)的意思:指秋天的霜冻,比喻残酷的斗争或严酷的考验。
僧阁(sēng gé)的意思:僧道修行的地方
山翠(shān cuì)的意思:形容山上的树木繁茂、郁郁葱葱。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四明(sì míng)的意思:形容人聪明敏捷,见识广博。
随风(suí fēng)的意思:随着风的方向而移动或改变。
谈空(tán kōng)的意思:指说话空洞无实际内容,没有实际意义。
无分(wú fēn)的意思:没有区分或分别
学佛(xué fó)的意思: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唐 方干 《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 唐 黄滔 《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説辞家学佛迟。” 五代 徐夤 《山寺寓居》诗:“披緇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宋 李觏 《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餘力,吟诗过一生。”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唐 郑愚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讚説。”《新五代史·杂传·马胤孙》:“ 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故多斥浮屠之説,及罢归,乃反学佛,撰《法喜集》、《佛国记》行於世。”
- 注释
- 高卧:悠闲地躺着。
东林:指东林寺。
剔愁肠:触动或排解愁绪。
白云送雨:云朵带来雨水。
僧阁:僧人居住的楼阁。
黄叶:秋天的落叶。
客堂:供客人休息的地方。
终去:最终离去。
四明:古代地名,今浙江宁波一带。
大道:人生的正道或真理。
秋霜:比喻岁月的痕迹。
披缁:身披僧袍,指出家为僧。
学佛:修行佛教。
鹤氅:道士所穿的长袍。
谈空:谈论佛教中的空性观念。
不妨:没有妨碍,也未尝不可。
- 翻译
- 高居在东林的最高处,清泉山色触动内心愁绪。
白云带来雨水,笼罩着僧人的楼阁,黄叶随风飘进客堂。
最终我将离开这里,追求大道,暂时接受岁月在双鬓留下秋霜。
虽然身披黑色僧衣学佛,谈论空性也是可以的,但这并非我的最终目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僧人在深山古寺中的生活情景。开篇“高卧东林最上方”即设定了一个高远的居所,让人联想到诗人远离尘世,寻找心灵的宁静。紧接着,“水声山翠剔愁肠”则通过对自然声音和色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凡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白云送雨笼僧阁,黄叶随风入客堂”这两句诗,不仅美化了寺院的环境,更增添了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这里的“白云送雨”暗示着天气变化的自然之美,而“黄叶随风入客堂”则是秋意浓厚,显示出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
“终去四明成大道,暂从双鬓许秋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悟道的追求。其中,“四明”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四种清净明处,即眼、耳、鼻、舌,而“终去”则意味着最终达到这种境界。同时,“双鬓许秋霜”则是隐喻诗人已经年迈,但依然坚持自己的修行之路。
最后两句“披缁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佛法的追求和对禅机的探讨。这里,“披缁”是指出家为僧,而“学佛”则显示了修行之心。至于“鹤氅谈空”,则是说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诗人也能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向往清净之境的精神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