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望 扬 州 宋 /文 天 祥 阮 籍 临 广 武 ,杜 甫 登 吹 台 。高 情 发 慷 慨 ,前 人 后 人 哀 。江 左 遘 阳 运 ,铜 驼 化 飞 灰 。二 十 四 桥 月 ,楚 囚 今 日 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楚囚(chǔ qiú)的意思:指被关押在楚国监狱中的囚犯,形容人身处困境无法自拔。
吹台(chuī tái)的意思:夸大、吹嘘自己的才能或成就。
杜甫(dù fǔ)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文采斐然。
飞灰(fēi huī)的意思:指烟尘飞扬,形容火势猛烈或战争残酷。
高情(gāo qíng)的意思:指感情高尚、慷慨豪放。
广武(guǎng wǔ)的意思:形容人勇猛、武力强大。
后人(hòu rén)的意思:指后代的人。
江左(jiāng zuǒ)的意思:指江南地区,尤指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比喻江南地区的人或事物。
今日(jīn rì)的意思:今天;现在
慷慨(kāng kǎi)的意思:形容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吝啬。
前人(qián rén)的意思:前人努力奋斗,后人享受成果。比喻前人的努力为后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人后(rén hòu)的意思:指一个人在背后做坏事或说坏话。
日来(rì lái)的意思:日子一天天过,时间不断流逝。
铜驼(tóng tuó)的意思:比喻虽然外表华丽,但实际上内里空虚、无用。
二十四(èr shí sì)的意思:指人的能力、智慧或技能非常高超。
二十四桥(èr shí sì qiáo)的意思:形容桥梁众多,数量繁多。
- 翻译
- 阮籍来到广武山,杜甫登上吹台赏景。
他们高尚的情怀激发了壮志,让前后世人都为之感怀。
在江南遭遇厄运之时,繁华的铜驼寺已化为灰烬。
如今,在二十四桥的月色下,我如同昔日的楚囚重临此地。
- 注释
- 阮籍:魏晋时期诗人阮籍。
广武:古战场名,位于今河南荥阳。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吹台:古代建筑,位于今河南开封。
慷慨:激昂慷慨的情感。
阳运:指好运或盛世。
铜驼:代指洛阳的繁华。
化飞灰:比喻衰败、毁灭。
二十四桥:扬州的名胜,源自唐代杜牧诗。
楚囚:原指被囚禁的楚国人,此处借指身处困境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文天祥所作,名为《望杨州》。这段文字虽短,却蕴含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阮籍临广武,杜甫登吹台。" 这两句引用了古代两个著名文学家的故事,阮籍是西晋时期的人,他在广武(今河北藁城)有临终赋诗的故事,而杜甫则是在成都登上吹台写下了著名的《登高》。这两位文学家均以其高洁的情操和深远的目光著称,文天祥通过引用他们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高情发慷慨,前人后人哀。"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学家那种超越时空、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情怀所产生的深切感慨。这里的“高情”指的是那些伟大的情操和理想,而“慷慨”则是对这些崇高情操的感激之情。诗人认为,这些古人的精神遗产,是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人们共同哀悼的话题。
"江左遘阳运,铜驼化飞灰。"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其中“江左”指的是长江之南,即今江苏一带,而“遘阳运”则可能暗示了当时江南地区的繁华与衰败。而“铜驼化飞灰”则描绘了一种物质文明最终归于尘土的宿命。
"二十四桥月,楚囚今日来。" 这两句又带领读者回到唐代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其中“二十四桥”即是扬州的金陵城下二十四座桥,而“楚囚”则是《楚辞·招魂》中的词汇,形容囚徒之悲。诗人借用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与今日困顿之间反差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悲凉情绪,以及对于美好过往与今日困境之间差距的深切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高阳台.季春赴杭埽墓,舟次咏别
桃院愁多,莲街梦短,朦胧又到天明。
乍启愁眸,炉香犹带余馨。
满窗红日啼檐鹊,听声声、只报春晴。感飘零。
一叶扁舟,万念皆冰。
离怀欲说偏难尽,但黯然无语,脉脉含情。
甫发行装,愁添眉角云生。
沿堤柳色随风舞,最怪他、惯送征程。暮天青。
何处琼山,仙阙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