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改色(gǎi sè)的意思:改变颜色或者改变态度、立场。
匡庐(kuāng lú)的意思:指修补破旧的房屋,比喻修理、整顿或改进事物。
莲社(lián shè)的意思:莲社是一个古代的文学社团,指的是聚集文人墨客的地方。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群文人墨客的聚会。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奇观(qí guān)的意思:指罕见、不可思议的景象或事物。
三到(sān dào)的意思:表示事物达到某一程度或状态
松风(sōng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吹得很轻柔、很柔和。
天竺(tiān zhú)的意思:指印度,也用来形容远方或外国。
野僧(yě sēng)的意思:指不拘礼法,行为放荡、放纵的僧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江源对东林寺的游览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的感慨。首句“天竺曾三到,东林始一游”,表明诗人多次造访天竺,而东林寺则是他首次探访,表达了对新发现之地的兴奋与好奇。接着,“匡庐不改色,莲社已成丘”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东林寺的历史变迁与自然永恒相对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随后,“山雨千溪涨,松风六月秋”描绘了东林寺周围山雨初歇、溪水涨满、松涛阵阵、六月如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最后,“奇观恐难再,诗为野僧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与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美景难再的感慨,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这份情感永久地留存下来。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怀念,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时空流转中的永恒主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