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平 父 寄 道 光 法 师 宋 /王 安 石 欲 见 道 人 非 一 朝 ,杖 藜 无 路 到 青 霄 。千 岩 万 壑 排 风 雨 ,想 对 桐 炉 柏 子 烧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柏子(bǎi zǐ)的意思:指柏树,比喻品德高尚、坚贞不屈的人。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见道(jiàn dào)的意思:指认识到正确的道路或方法。
排风(pái fēng)的意思:指排除害群之马,清除不良影响。
青霄(qīng xiāo)的意思:指高空中的蓝天白云,也可指高远的天空。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杖藜(zhàng lí)的意思:杖藜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行走艰难、步履蹒跚的样子。
千岩万壑(qiān yán wàn hè)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峰峦叠嶂的景象。
- 翻译
- 想要见到那位道士并非一日之功
拄着藜杖,山路崎岖难行直通云霄
- 注释
- 欲见:想要见到。
道人:修道之人,指道士。
非一朝:不是一朝一夕。
杖藜:藜杖,古代常用的拐杖。
无路:没有路。
青霄:青天,极言高处。
千岩万壑:众多山岩和山谷。
排风雨:抵挡风雨。
想对:想象中对着。
铜炉:铜制的香炉。
柏子烧:柏子香,一种香料。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高僧道光法师的敬仰与渴望见面的情怀。全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王安石在文学上的造诣。
"欲见道人非一朝",表明诗人对于见到道光法师的强烈愿望,并不是短暂的一时冲动,而是长久以来的心愿。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高僧的敬重,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
"杖藜无路到青霄",诗人用“杖藜”形容自己年迈步履艰难,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渴望能够找到通往高僧所在之地的道路。“青霄”常指高远的地方,此处象征着道光法师所居之地的清高和神秘。
"千岩万壑排风雨",此句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千岩万壑之间,风雨交加,气势磅礴。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实,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和对见到高僧的迫切期待。
"想对铜炉柏子烧",“铜炉”通常用于煮药或供佛之用,而“柏子烧”则是道教修炼中常用的香材。诗人通过这两物象征性的联想,表达了他想要在高僧面前进行心灵的清净与升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宗教象征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