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次河西务》
《舟次河西务》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千里桑乾水,分流至直沽。

日黄含朔气,潮白没平芜

井邑龙户楼船帝都

东南转饷犹自军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没(bái méi)的意思:指事物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或效果,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或资源。

潮白(cháo bái)的意思:潮水退去,露出白色的沙滩。比喻事情的真相或本质暴露出来。

帝都(dì dū)的意思:帝都指的是帝王的都城,也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首都。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分流(fēn liú)的意思:指将人或物按照不同的方向、路线或用途进行分散或分配。

井邑(jǐng yì)的意思:井邑指井和邑都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比喻社会的基本组织和生活的必需品。

军需(jūn xū)的意思:军队所需的物资和供给。

龙户(lóng hù)的意思:指人的面门、五官。

楼船(lóu chuán)的意思:楼船是指高大华丽的船只,也可指高楼大厦。

平芜(píng wú)的意思:形容平坦无阻,平坦无奇。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桑乾(sāng qián)的意思:指人们为了生计而忍受贫困、艰苦的生活。

朔气(shuò qì)的意思:指初冬时节的寒气。

犹自(yóu zì)的意思:仍然、依然

转饷(zhuǎn xiǎng)的意思:转移财物或金钱以逃避责任或问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河流的壮丽景象与繁忙的漕运活动。首句“千里桑乾水,分流至直沽”开篇即以“千里”形容桑乾河的辽阔,河水在直沽汇合,展现出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接着,“日黄含朔气,潮白没平芜”两句,通过色彩和季节的对比,渲染出一种苍茫而略带萧瑟的氛围,同时暗示了北方特有的气候特征。

“井邑归龙户,楼船指帝都”则将视角转向人类活动,描述了沿岸城镇与船只,仿佛是连接着北方与南方的纽带,将物资从遥远的地方运送至京城,体现了古代漕运的重要性和繁忙景象。“东南频转饷,犹自缺军需”最后两句,点明了漕运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军队提供补给,尽管如此频繁地转运物资,仍可能面临供应不足的情况,反映了战争年代物资调配的艰难与复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深刻揭示了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军事后勤保障的重要性。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诗人成功地传达了时代气息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答释子问诗法

汝家有子兰,诗体能入选。

尔后岛可辈,往往以律变。

选律固无择,语意忌庸浅。

大音尚和平,至味贵悠远。

归欤事斯语,妙理千万变。

欧称九僧今不见,退之拟过红楼院。

(0)

九日登抱螺峰呈同游

莫放龙山旧醉豪,西风辇路暗蓬蒿。

目穷千里应惆怅,赖得螺峰不甚高。

(0)

登立鱼山

杳杳灵岩洞府深,有人岩下振潮音。

龙天耸听生欢喜,留得神鱼立到今。

(0)

柳梢青

云髻盘鸦。眉山远翠,脸晕微霞。

燕子泥香,鹅儿酒暖,曾见来那。秋光已著黄花。

又恰恨、尊前见他。越样风流,恼人情意,真个冤家。

(0)

卜算子·其三

折得月中枝,坐惜青春老。

及至归来能几时,又踏关山道。满眼秋光好。

相见应须早。若趁重阳不到家,只怕黄花笑。

(0)

三豪诗送杜默师雄

曼卿豪于诗,社坛高数层。

永叔豪于辞,举世绝俦朋。

师雄歌亦豪,三人宜同称。

曼卿苦汩没,老死殿中丞。

身虽埋黄泉,诗名长如冰。

永叔亦连蹇,病鸾方骞腾。

四海让独步,三馆最后登。

师雄二十二,笔距狞如鹰。

才格自天来,辞华非学能。

回顾李贺辈,粗俗良可憎。

玉川月蚀诗,犹欲相凭陵。

曼卿苟不死,其才堪股肱。

永叔器甚闳,用之王道兴。

师雄子勉旃,勿便生骄矜。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