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碧波(bì bō)的意思:指湖泊、江河等水面的颜色鲜艳明亮,清澈明亮的水面。
楚骚(chǔ sāo)的意思:楚骚是指楚辞中的艰深辞章,也泛指辞章中的华丽辞藻。
独醒(dú xǐng)的意思:独自清醒,不受外界干扰。
夺标(duó biāo)的意思:指在竞赛或比赛中取得最高荣誉或称号。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红尘(hóng chén)的意思:红尘是指尘世间的繁华喧嚣、纷扰琐事,也代表着人世间的欢乐与痛苦。
挥金(huī jīn)的意思:挥金指挥舞金,形容豪华、奢侈、挥霍无度。
金勒(jīn lè)的意思:形容金属制品或器物上的勒痕,也用来比喻坚定不移的决心或意志。
滂沱(pāng tuó)的意思:形容雨水或泪水非常大、非常多。
其奈(qí nài)的意思:表示无法忍受或无可奈何的心情。
前望(qián wàng)的意思:向前看望,期望未来。
却来(què lá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结果与预期相反,出乎意料。
人相(rén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相貌或面相。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挝鼓(zhuā gǔ)的意思:指鼓声震动,声音洪亮。
恤事(xù shì)的意思:关心他人的困难或痛苦,给予帮助和关怀。
迂腐(yū fǔ)的意思:指思想、行为保守,不开明,不灵活。
忠魂(zhōng hún)的意思:指忠诚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 鉴赏
这首《端阳竞渡》由明代诗人梁储所作,通过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屈原忠魂的缅怀与对世俗浮华的反思。
首句“湘人相恤事堪歌”,开篇即以湘水流域的人们相互救助之事为题,引出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传统活动,暗含着对屈原精神的颂扬。接着,“万古忠魂吊汩罗”一句,直接点明了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深层意义,表达了对这位古代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
“挝鼓共知皆醉好,夺标其奈独醒何”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龙舟竞渡时热烈欢快的场景,鼓声震天,众人欢腾;另一方面则通过“独醒”这一形象,暗喻屈原的高洁品质和不同流俗的精神追求,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屈原形象的独特魅力。
“红尘队里挥金勒,白苧香前望碧波”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描述了世俗社会中人们追逐名利、奢华的生活状态,后句则通过“白苧香”与“碧波”的意象,象征着屈原高尚情操与自然和谐之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最后,“何处却来迂腐客,楚骚歌罢一滂沱”两句,以问句的形式收尾,既是对那些不理解或轻视屈原精神之人的质问,也是对屈原诗歌艺术的赞美。通过“楚骚歌罢一滂沱”的形象描绘,不仅展现了屈原诗歌的感染力,也暗示了诗人对屈原精神的深切共鸣与强烈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端午节龙舟竞渡这一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巧妙地融入了对屈原及其精神的颂扬,以及对现实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