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战(bǎi zhàn)的意思:经历了无数次战斗,形容经验丰富、战功卓著。
悲歌(bēi gē)的意思:指悲伤哀怨的歌曲,形容悲痛欲绝的心情。
变徵(biàn zhǐ)的意思:指事物的形态、面貌发生变化。
苍茫(cāng máng)的意思:形容广阔辽远、无边无际的样子。
徵声(zhēng shēng)的意思:指传闻或听到某人的消息或声音。
愁听(chóu tīng)的意思:形容所听到的消息或言语令人担忧或忧虑。
催征(cuī zhēng)的意思:指催促、强迫征收或征调。
到耳(dào ěr)的意思:指消息传达到了耳朵里,形容消息传达到了人的耳朵中,引申为消息传达到了某人的耳朵中。
耳鸣(ěr míng)的意思:耳朵听到嗡嗡声,形容耳朵有声音,也比喻心里有烦恼或不安。
烽燧(fēng suì)的意思:指火炬和烽火,用以比喻战争和军事行动。
孤城(gū chéng)的意思:指单独存在的城市或孤立无援的城市。
古戍(gǔ shù)的意思:古代的城堡或要塞。
河山(hé shān)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领土。
黄尘(huáng chén)的意思:指黄色的尘土或沙土,比喻战乱、动荡或纷乱的局势。
荆高(jīng gāo)的意思:指事物高大突出,引人注目。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扑面(pū miàn)的意思:形容气味、声音、景象等直接冲击到人的面前。
朔气(shuò qì)的意思:指初冬时节的寒气。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燕赵(yān zhào)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的两个国家,燕国和赵国,也用来形容国家的边疆。
征骑(zhēng qí)的意思:征骑指的是出征的军队,特指骑兵部队。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安致远的《过鄚州》描绘了一幅边塞苍凉的画面。首句“古戍苍茫朔气横”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古老的边关气象,弥漫着浓厚的北方气息。"黄尘扑面野云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芜与风沙之大,给人以视觉和触感的冲击。
颔联“人传燕赵悲歌地,水咽荆高变徵声”借用了燕赵之地的历史典故,暗示这里曾是英雄辈出、慷慨悲歌之地,而今只剩下河水低吟,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战事与哀歌。“水咽荆高变徵声”中的“荆高”可能指的是荆轲,这句寓含了历史的沉痛与变迁。
颈联“百战河山余废堞,清时烽燧尚孤城”揭示了战争的痕迹,尽管历经百战,江山依旧,但只剩残垣断壁,烽火台孤独矗立,象征着和平时期的警戒与寂寞。
尾联“萧萧落日催征骑,愁听荒笳到耳鸣”以落日的余晖和凄凉的胡笳声收束全诗,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边关现状的感慨以及对过往英雄的追思。
整体来看,《过鄚州》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古代边塞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