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册十七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山水田园的生动图景。"茅屋隐山坳",开篇即以“隐”字点明了茅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仿佛这间小屋是山中的一部分,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隐匿于山的怀抱之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
接着,“石磴崟崎上”,通过“石磴”和“崟崎”这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通往茅屋的小径,蜿蜒曲折,高低不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小径,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前往茅屋的不易,进一步强化了隐居生活的独特性。
“时复掉船归,空江孤月朗”,这两句则将视线从陆地转向了水面。诗人通过“掉船归”这一细节,展现了夜晚渔民归家的情景,与白天的劳作形成呼应。而“空江孤月朗”则在视觉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广阔的江面与明亮的孤月相映成趣,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辽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独特感悟。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蕴含了诗人对宁静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与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寄董宗辅
东江去悠悠,送子孤行舟。
舟行复几时,江乡生远愁。
海水无定影,萍踪忽飘浮。
虽非千里别,出门成久游。
采采芙蓉花,欲寄无轻邮。
念昔携手好,中情郁绸缪。
商歌寄逸响,素琴鸣芳洲。
如何旷高躅,杳若隔山丘。
驰情托缄素,日暮风飕飕。
无由慰离索,一雁横高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