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綄繫鸡羽,五两古所称。
金凤或失重,五两或失轻。
觇候(chān hòu)的意思:指事先观察、探听情况,预先了解对方的动态。
动静(dòng jing)的意思:指有关动作和声音的情况。
竿头(gān tóu)的意思:指事物的前端或顶端。
后人(hòu rén)的意思:指后代的人。
稼穑(jià sè)的意思:稼穑是一个古代农业用语,指农作物的丰收和收获。在现代汉语中,稼穑也用来形容工作或生活的顺利和成功。
金凤(jīn fè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珍贵、稀有。
失重(shī zhòng)的意思:指人因受到外界的刺激或打击而情绪失控,无法自持或无法应对。
随风(suí fēng)的意思:随着风的方向而移动或改变。
五两(wǔ liǎng)的意思:指财富、财产。
行程(xíng chéng)的意思:行程指的是旅行或者行走的路程。
阴晴(yīn qíng)的意思:指天空阴沉或晴朗的变化。也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境况时好时坏。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止息(zhǐ xī)的意思:停止、结束
转旋(zhuǎn xuán)的意思:转动旋转。
这首诗《咏相风》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相风竿这一古代气象观测工具的构造与用途。
诗人首先描述了相风竿的基本构成:“长綄繫鸡羽,五两古所称。”这里提到的“长綄”和“鸡羽”构成了相风竿的主体部分,而“五两”则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这里指代的是相风竿上的五根羽毛,它们在风中飘动,帮助人们判断风向。
接着,诗人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相风竿进行了改良:“后人善增华,易以金凤形。金凤或失重,五两或失轻。”这表明古人不仅在外观上装饰了金凤,还可能在材质上有所改变,但这些改进可能会导致重量的变化,影响其功能。
然而,到了现在,“于今用绢囊,动静随风呈。”诗人指出,现代的相风竿改用了轻便的绢囊作为载体,使得它在风中的动态更加明显,便于观察。这种设计既考虑了实用性,也体现了技术的进步。
最后,诗人强调了相风竿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每因廑稼穑,恒以占阴晴。”农民们依赖相风竿来预测天气,以便安排农事活动,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同时,诗人也提到了相风竿在日常出行中的便利性:“竿头自止息,那识对者情。”即使在静止的状态下,相风竿也能反映出风的存在,为人们提供即时的风向信息。
整首诗通过对相风竿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利用,以及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智慧的尊重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