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关东(guān dōng)的意思:指东北地区,也指东北方向。
羁旅(jī lǚ)的意思:指被束缚、困扰在某种环境或境况中,无法自由行动。
匡庐(kuāng lú)的意思:指修补破旧的房屋,比喻修理、整顿或改进事物。
驷车(sì chē)的意思:形容车马齐备,行进有序。
题柱(tí zhù)的意思:
(1).见“ 题桥柱 ”。
(2).相传 东汉 灵帝 时, 长陵 田凤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见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 魏侯 之见 刘廙 ,不觉敛容; 汉 主之观 田凤 ,遂令题柱。”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閒夜洁斋,惟有张灯之宿。”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试》诗:“题柱名千里,登臺策万言。”
(3).谓题写楹联。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献书(xiàn shū)的意思:指把书籍送给他人,以表达敬意或传递知识。
相如(xiàng rú)的意思:相貌酷似,如出一辙。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张三馆有前岁赴举时题字处作》(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张三馆在关东为献书而行,途中曾住宿于庐山(即匡庐),表达了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感慨。
首句“羁旅关东来献书”,点明了张三馆的行程目的——为了献书而远赴关东。这里的“羁旅”二字,既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可能背井离乡、独自一人的情境。
次句“还曾题柱宿匡庐”,则转而描述了张三馆在庐山的住宿经历。庐山,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这里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是文人雅士寄情山水、抒发情怀的地方。“题柱”典出《汉书·苏武传》,原指苏武被匈奴扣留期间,在匈奴使臣的柱子上题诗以表心志。此处借指张三馆在庐山住宿时,或许也有感而发,留下了文字的痕迹,寄托了他内心的情感。
后两句“自知不及相如健,重到曾无驾驷车”,则是诗人刘敞对张三馆行为的评价与感慨。通过对比,诗人指出张三馆虽然有献书的壮志,但与汉代才子司马相如相比,体力和行动力显然有所不及。同时,“重到曾无驾驷车”一句,暗含了对张三馆再次回到庐山时,没有豪华的交通工具,只能步行或乘坐简陋车辆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与朴素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张三馆献书之旅的艰辛与执着,以及诗人对其行为的深刻理解与感慨。诗中蕴含着对理想追求的坚韧精神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理想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浮萍篇
浮萍寄清水,随风东西流。
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
恪勤在朝夕,无端获罪尤。
在昔蒙恩惠,和乐如瑟琴。
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
新人虽可爱,无若故所欢。
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
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
日月不恒处,人生忽若寓。
悲风来入怀,泪下如垂露。
发箧造裳衣,裁缝纨与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