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寒(cán hán)的意思:形容寒冷到极点,非常严寒。
寒漏(hán lòu)的意思:
(1).寒天漏壶的滴水声。 唐 王维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诗:“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鐘多。” 前蜀 毛文锡 《恋情深》词:“滴滴铜壶寒漏咽,醉红楼月。”
(2).指寒天的漏壶。 元 萨都剌 《寒夜即事次韵呈许荣达》:“箭刻未移寒漏浅,江声渐少夜潮枯。”
(3).借指寒夜。 唐 钱起 《效古秋夜长》诗:“含情纺织孤灯尽,拭泪相思寒漏长。” 唐 吕温 《早觉有感》诗:“严冬寒漏长,此夜如何其。” 明 文徵明 《新秋夜坐》诗:“病里秋风惊已至,坐来寒漏不禁长。”离愁(lí chóu)的意思:离别时的忧愁和惆怅之情。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清绝(qīng jué)的意思:形容清幽绝世,超凡脱俗。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疏影(shū yǐng)的意思:疏影指的是稀疏的影子,也可以形容事物的显露程度不够明显。
梧桐(wú tóng)的意思:比喻友谊深厚或感情深挚。
蟋蟀(xī shuài)的意思:比喻人在逆境中仍能保持坚强、顽强的精神。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 鉴赏
这首诗以“调笑令”为曲牌,描绘了秋夜长闻篱落蟋蟀声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描绘。
首先,“蟋蟀。蟋蟀。”开篇以反复咏叹的方式,强调了蟋蟀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别绪。这种重复不仅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也让读者在听觉上产生了共鸣,仿佛能听到那遥远而熟悉的秋夜之音。
接着,“千种离愁谁识。”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离愁的深切感受,却无人能真正理解。这种孤独感和无奈之情,让人心生感慨,仿佛每个人心中都藏有未说出口的故事。
“催残寒漏三更。”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寒漏滴答,夜晚已至三更时分,暗示着时光的无情与夜晚的漫长。这不仅是对时间的客观描述,更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阶下梧桐月明。”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月光洒在梧桐树下,一片银白。梧桐树作为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常被赋予了高洁、坚韧的象征意义,此处则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冷而又不失雅致的氛围。
“明月。明月。”重复“明月”,强化了月光的明亮与纯净,同时也加深了对夜晚景色的描绘。月光下的梧桐树影,疏影横斜,清绝脱俗,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夜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离愁的深刻思考。通过反复咏叹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明冰篇
北陆苍茫河海凝,南山阑干昼夜冰。
素彩峨峨明月升,深山穷谷不自见。
安知采斲备嘉荐,阴房涸冱掩寒扇。
阳春二月朝始暾,春光潭沱度千门。
明冰时出御至尊,彤庭赫赫九仪备。
腰玉煌煌千官事,明冰毕赋周在位。
忆昨沙漠寒风涨,昆崙长河冰始壮。
漫汗崚嶒积亭障,噰噰鸣雁江上来。
禁苑池台冰复开,摇青涵绿映楼台。
豳歌七月王风始,凿冰藏用昭物轨,四时不忒千万祀。
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时任下邽县
太史登观台,天街耀旄头。
大君忽霆震,诏爵冠军侯。
南必梁孙源,西将圉昆丘。
河陇徵击卒,虎符到我州。
朝集咸林城,师言乱啁啾。
杀气变木德,凛凛如高秋。
元戎启神皇,庙堂发嘉谋。
息兵业稼穑,归马复休牛。
和风开阴雪,大耀中天流。
欢声殷河岳,涵荡非烟浮。
邦牧新下车,德礼彼氓讴。
乾坤日交泰,吾亦遂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