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展今来座,题看昨岁吟。
偶尝香积味,益切已饥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问万寿寺的情景,通过对寺庙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宁静与庄严之美。首句“路便访云林”,开篇即点明了寻访的目的地——云林深处的万寿寺。接着,“禅房静复深”一句,通过“静”和“深”两个字,形象地勾勒出寺庙的幽静与深远,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讲筵下驯鸽,春树有鸣禽”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万寿寺的自然景观与和谐氛围。驯鸽在讲经堂下悠闲漫步,春日里的树木间传来鸟儿的啼鸣,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佛法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席展今来座,题看昨岁吟”则转而关注于人文活动,通过展示今日聚会的场景与回顾去年的诗作,体现了佛教文化中重视传承与交流的精神。这不仅是对过往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最后,“偶尝香积味,益切已饥心”两句,以品尝寺庙中的素食(香积饭)为契机,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精神的深刻体悟。这里的“已饥心”并非指肉体的饥饿,而是心灵上的满足与空灵,强调了通过修行达到内心平静与满足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万寿寺的宁静之美、自然之趣以及佛法文化的深厚内涵,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作品。
两山出云气,众山自开晴。
游人看山来,浮舟绕山行。
舟行虽可意,未惬登览情。
舍舟入山去,山僧出相迎。
问予从何来,谓予欲何征。
殷勤待远客,茶香石泉清。
范卿文正孙,解后诘姓名。
自言在山住,欢爱如平生。
追陪极遐眺,高步凌云轻。
细路曲穿岭,旁出猿猱惊。
千里析秋毫,所向双眼明。
灵岩见孤塔,去鸟投天平。
风帆太湖口,烟火夫差城。
沧海东南流,青天西北倾。
后巘方献奇,前㟧巧已呈。
何当庐涧阿,听此潺湲声。
尘襟正披豁,落日催归程。
怅然别二子,私与烟霞盟。
四座列图画,半生傲丘樊。
布韦宁是贵,轩冕讵为尊。
爱客频扫径,教儿日应门。
荣华曾把玩,道谊将弥敦。
云与水无系,吾将我共存。
兴亡自今古,运数任乾坤。
牢落三间屋,纵横半亩园。
棋寻仙客戏,书对古人言。
斯鞅何功业,韩彭几子孙。
神奇终化腐,污潦本无根。
桃李休相笑,梅花不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