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宝相(bǎo xiā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庄严、庄重,像佛像一样庄严肃穆。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不识(bù shí)的意思:不了解或不认识
从前(cóng qián)的意思:从前表示过去的时间,过去的事情或情况。
独有(dú yǒu)的意思:指独特、只有一个,没有其他相同的。
经说(jīng shuō)的意思:经过推敲、思考后说出的话语,多指经过深思熟虑的言论。
识却(shí què)的意思:辨别真假,识别是非。
体用(tǐ yòng)的意思:体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体格健壮、能够派上用场。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一丁(yī dīng)的意思:指极小的数量,形容非常细微或微小。
圆明(yuán míng)的意思: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没有任何犹豫或迟疑。
一丁不识(yī dīng bù shí)的意思:指对某种知识或技能一无所知,完全不了解。
- 翻译
- 从前佛理被说成落入空无之中,唯有《坛经》的观点独具一格。
身心世界都如同珍贵的宝相,即使一无所知也能通达心性。
- 注释
- 从前:过去的。
梵说:佛教传统的教义。
堕:陷入。
虚空:空无、虚无。
独有:唯独,只有。
坛经:佛教经典名,六祖慧能的著作。
说不同:有不同的说法。
体:身心。
用:作用或外在表现。
圆明:圆满明白。
皆:都。
宝相:佛教中指清净庄严的形态。
一丁不识:一无所知,形容无知或简单。
却:反而。
心通:心性通达,佛教中指悟道。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昴英创作的,收录在《全宋诗》中。诗中的“从前梵说堕虚空”一句,以佛教语境开篇,"梵说"指的是佛教经典,而"堕虚空"则暗示了对世间真相的质疑和探寻。紧接着,“独有坛经说不同”,表明诗人对于《坛经》(即《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持有一种特别的认可。这部著作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经典,强调直指心性的方法。
“体用圆明皆宝相”一句,"体用"指的是真理的体现和运用,而"圆明"则形容理解和实践这种真理的状态达到了完美无缺。"皆宝相"意味着在这个层面上,一切都显得珍贵而庄严。
最后,“一丁不识却心通”,表露出一种超越知识和智慧的直接领悟。在这里,“一丁”是最小的量词,表示极少甚至于没有,而“不识”则意味着对知识的超脱。"却心通"显示了即便是在缺乏知识的情况下,也能达到内心的通明与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经典的引用和个人感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宗思想的深刻领会以及对修行境界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西江渔父歌
西江老渔父,举步隘九州。
远寻炉峰踞庐阜,钓竿直拂番湖流。
脩纶巨饵知几许,长鲸一掣皆吞舟。
楚人分膏更饱肉,鲂鱮琐屑休深愁。
兴来杖策谒明主,礼乐纵横迈三五。
拾遗补过列明光,尽使苍生获安堵。
旬宣暂尔下钱塘,翻旆春风覆旆玉。
闲探禹穴上会稽,望极海天无尽处。
归来向予言,拍手笑无已。
君来海滨游,未知海中事。
海上三山时动摇,其下负戴六巨鳌。
我欲钓鳌置山稳,长风未至心徒劳。
君不见磻溪玉璜事幽眇,太公望子今将老。
又不见泽濑羊裘传者讹,故人待我知如何。
不然便可拂衣去,莫负西江万顷波。
《西江渔父歌》【明·顾璘】西江老渔父,举步隘九州。远寻炉峰踞庐阜,钓竿直拂番湖流。脩纶巨饵知几许,长鲸一掣皆吞舟。楚人分膏更饱肉,鲂鱮琐屑休深愁。兴来杖策谒明主,礼乐纵横迈三五。拾遗补过列明光,尽使苍生获安堵。旬宣暂尔下钱塘,翻旆春风覆旆玉。闲探禹穴上会稽,望极海天无尽处。归来向予言,拍手笑无已。君来海滨游,未知海中事。海上三山时动摇,其下负戴六巨鳌。我欲钓鳌置山稳,长风未至心徒劳。君不见磻溪玉璜事幽眇,太公望子今将老。又不见泽濑羊裘传者讹,故人待我知如何。不然便可拂衣去,莫负西江万顷波。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3667c6dc4a898c8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