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明一体,十镜现十身。
身身相暵涉,灯灯作□因。
俨睹微尘佛,等逢毗目仙。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层层(céng céng)的意思:逐层叠加,层层递进
从兹(cóng zī)的意思:从现在开始;从此以后
帝纲(dì gāng)的意思:帝纲是指天子的法纲,也泛指祖先的法度、规矩。比喻治理国家的法度和纲纪。
法界(fǎ jiè)的意思: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世界,也可引申为事物的范围或界限。
方便(fāng biàn)的意思:便利,容易操作或使用的状态或条件。
镜像(jìng xiàng)的意思:指事物相互映照、相互对应的关系。
俱全(jù quán)的意思:指具备全部所需的各种要素或条件完备。
开方(kāi fāng)的意思:开创新的方向或途径;开辟新的局面。
理事(lǐ shì)的意思:指担任管理或决策职务,负责处理事务或解决问题。
身相(shēn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体态和外貌。
说法(shuō fɑ)的意思:指言辞、表达方式。
微尘(wēi chén)的意思:微小的尘埃或灰尘。
五蕴(wǔ yùn)的意思:指人的身体和心灵所具备的五种方面的构成要素。
无那(wú nà)的意思:没有那么;并非如此
无碍(wú ài)的意思:没有障碍,没有阻碍。
亦然(yì rán)的意思:也是如此,同样如此
一体(yī tǐ)的意思:指事物的各个方面或部分合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一切(yī qiè)的意思:表示全部、所有的事物。
一尘(yī chén)的意思:指非常干净、纯净,没有一点杂质或污垢。也可以形容人的心灵纯净,没有被世俗的诱惑所腐蚀。
圆光(yuán guā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光彩照人,或者形容事物的光亮明丽。
真智(zhēn zhì)的意思:真正的智慧或真正的聪明才智。
智士(zhì shì)的意思:指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重重(chóng chóng)的意思:重复叠加,层层叠叠
这首诗《赞镜灯颂》由唐代诗人惟劲所作,通过“镜”与“灯”的比喻,深刻阐述了佛教中关于智慧、因果、平等、圆融等核心理念。
首先,“伟哉真智士,能开方便津”,赞美了真正智慧之人,能够开启通往智慧的途径,如同引领人们穿越知识的海洋。
接着,“一灯明一体,十镜现十身”,以一灯照亮整个世界,十面镜子映出十身形象,象征着一个真理或智慧可以影响和启迪无数人,体现了佛法中的普遍性和普渡众生的精神。
“身身相暵涉,灯灯作□因”,描述了个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如同灯与灯之间传递光明,说明了因果律在生活中的体现。
“层层身土广,重重理事渊”,强调了佛法的深邃和广泛,如同层层叠起的土层和深不可测的理法,需要深入探索和理解。
“俨睹微尘佛,等逢毗目仙”,表达了对小处见大、平凡中见非凡的感悟,如同在微小的尘埃中也能见到佛的身影,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无处不在。
“海印从兹显,帝纲义由诠”,比喻佛法如同大海中的印记,从此显现,帝王的纲领和义理也得以阐明,强调了佛法对于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一尘说法界,一切尘亦然”,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佛法的载体,传递智慧和真理。
“五蕴十八界,寂用体俱全”,涉及佛教中的五蕴(色、受、想、行、识)和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说明佛法涵盖了宇宙万物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佛法的全面性和包容性。
“圆光含镜像,一异不可宣”,强调了佛法的圆融和统一,如同圆光中包含的镜像,既是一也是异,难以言说其妙。
最后,“达斯无碍境,无那法报圆”,表达了达到佛法无碍境界的可能,以及法报圆满的愿景,即通过修行达到彻底觉悟,实现生命与智慧的圆满。
整体而言,《赞镜灯颂》通过“镜”与“灯”的意象,巧妙地融合了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展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和普遍适用性,同时也蕴含了对智慧、因果、平等、圆融等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诸番昔陆居,渔海餍腥食。
红夷诓牛皮,城筑诛茅塞。
驱逐骇禽兽,挺走窜屴崱。
埤堄抗虹霓,咸池瞰浴赤。
潮生惊隆颓,飓作占氛黑。
想当缔造初,恋腐恣鸱嚇。
宁识圣人出,千里沟涂斥。
费岂吝垣墉,众心森削壁。
黑齿日襁负,纵横闾闬迹。
啯辘唱番谣,湛湛高穹碧。
野寺钟初起,香台竹半遮。
松阴堪系马,径曲不容车。
吠客穿篱犬,窥人隐树鸦。
老僧谈妙谛,古佛坐莲花。
何处寻梦蝶,还来问法华。
楼高云未散,山静日将斜。
园木生佳果,斋厨煮素茶。
徘徊怜景色,归路绕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