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唇应候自应花,夏帐谁能障尔哗。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丹砂(dān shā)的意思:丹砂是指赤红色的矿物,也用来比喻珍贵的东西或重要的人物。
勾漏(gōu lòu)的意思:泄漏秘密、暴露隐私。
江沙(jiāng shā)的意思:形容大江流水冲击沙滩的声音,比喻声势浩大、威力非凡。
较可(jiào kě)的意思:较可表示程度上略微好一些,比较可以接受或可以容忍。
绝响(jué xiǎng)的意思:指声音消失后的寂静,也比喻事物终结之后的静止状态。
灵符(líng fú)的意思:指能带来好运或祈求保佑的符咒或护身符。
笼巾(lóng jīn)的意思:笼罩在头上的巾帽,比喻思虑重重、忧心忡忡。
上江(shàng jiāng)的意思:指顺着江河向上游行进或航行,比喻向上发展,进步。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迎风(yíng fēng)的意思:顺风而行,迎着风向前进。
应候(yìng hòu)的意思:等待时机,等待合适的时机行动。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蚊声(其二)》。诗中以蚊子为对象,描绘了夏日夜晚蚊子的嗡嗡声,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蚊子的习性和对人的困扰。
首联“秋唇应候自应花,夏帐谁能障尔哗”运用拟人手法,将蚊子的声音比作秋天的嘴唇应和着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暗示蚊子在特定季节的活动规律;同时,用“夏帐”比喻夏天的帐幕,表达了蚊子声音无法被阻挡,仿佛在夏夜的帐幕中肆意喧哗,给人以强烈的听觉感受。
颔联“万马迎风飞箭镞,片潮随雨上江沙”进一步描绘了蚊子在风中飞翔的姿态,如同万马奔腾,箭矢般迅速;同时,将蚊子的声音比作随雨而来的潮水,形象地表现了蚊子声音的密集与连贯,仿佛在江沙上留下了湿润的痕迹。
颈联“笼巾较可蒙头睡,傍耳难教借鬓遮”则从人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蚊子声音对人的影响。通过“笼巾”和“借鬓遮”这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试图躲避蚊子声音的努力,但最终却难以完全隔绝,体现了蚊子声音的烦扰和难以避免。
尾联“闻道灵符能绝响,欲从勾漏觅丹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摆脱蚊子困扰的渴望。这里引用了道教中的灵符和丹砂,象征着寻求超自然的力量来消除蚊子的干扰,反映了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蚊子声音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夏日夜晚的独特氛围,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银
洪垆大冶不鼓铸,日本之银天下布。
团圆握之不盈把,易取货物纷无数。
光芒宝气在腰间,不畏饥驱不畏寒。
刓尽廉隅争资借,关津不惮行路难。
不胫而走似铜凫,贾人坐拥千金躯。
圆轮径寸利涉远,鬼物不敢萌揶揄。
中国银山高崱屴,利源乃让东洋国。
鬼夷挟此得自雄,孰使流通无壅塞?
古来为国收利权,太公乃有九府圜。
中华久不为此计,取利于民民日艰。
东洋幅?本穷窘,中国大度来蛮蠢。
失笑辄看龙子银,幕面特书「大日本」!
海上遇风即事
枕上波涛鸣,水底蛟龙泣。
卸帆一梦惊,疑有狂澜入。
忆昨驾船初,浪平风习习。
天高动星斗,潮涌随呼吸。
直棹澎湖沟,遥望虎山立。
秋信中流来,北风一夜急。
浪头拍太空,鳌山高岌岌。
漰湃舟人呼,声与浪鸣悒。
鼓荡随罡风,忽向海湾集。
回视天色明,万变俱收拾。
乃知险阻间,随处可安戢。
乾坤亦幻然,江河吾且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