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峡(bā xiá)的意思:指两山之间的峡谷,形容山势险峻。
北人(běi rén)的意思:指北方人,也用来形容性格直爽、坦率的人。
不耐(bù nài)的意思:不耐受、不能忍受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常候(cháng hòu)的意思:常常等待,经常等候
春令(chūn lìng)的意思:形容春天的气候温暖,花朵盛开。
倒生(dǎo shēng)的意思:指事物发展或变化的过程出现反转或逆转的情况。
地气(dì qì)的意思:指某个地方的气候、环境、特点等。
风候(fēng hòu)的意思:指风和天气的变化,也比喻形势的变化。
乖剌(guāi là)的意思:形容人言辞犀利,机智敏捷。
寒暄(hán xuān)的意思:寒暄是指两个人见面时互相问候、打招呼的行为。
坚强(jiān qiáng)的意思:指人的意志坚定,能够克服困难、挫折,不屈不挠。
南方(nán fāng)的意思:指地理上的南方地区。
岂伊(qǐ yī)的意思:表示对某种情况或结果的否定和不屑。
清明(qīng míng)的意思:指春天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指清晨的时光。
人性(rén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天性、本性,也指人的品性、品质。
荣枯(róng kū)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兴盛和衰败,荣华富贵和贫困困苦的对比。
时节(shí jié)的意思:指特定的季节或时期,也可指特定的时机。
十月(shí yuè)的意思:指时间或期限的最后阶段,也用来形容事物接近完成或结束。
寿夭(shòu yāo)的意思:指人的寿命长短,或事物的存在时间长短。
天时(tiān shí)的意思:指天气和时间的适宜条件。
桐花(tóng huā)的意思:指人生短暂,比喻时光易逝,生命短暂。
土宜(tǔ yí)的意思:适合土地的宜于种植、生长。
物理(wù lǐ)的意思: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 注释
- 春令:春季的气候规律。
常候:固定的时节。
桐:油桐树。
始发:开始开花。
何此:为何在这里。
巴峡:指四川东部的三峡地区。
十月:农历十月份。
物理变:自然规律的改变。
信是:确实是因为。
土宜别:地方特色不同。
地气:地表的气候。
寒暄:寒冷和温暖。
生杀:生长与凋零。
草木:植物。
坚强物:坚韧的生命体。
所禀:所具有的特性。
固难夺:很难被改变。
风候:风向和气候。
参差:不一致, 偏差。
荣枯:茂盛与枯萎。
遂乖剌:于是变得不协调。
北人性:北方人的体质。
不耐:不能忍受。
南方热:南方的炎热气候。
强羸:强壮与虚弱。
寿夭:长寿与短命。
安得:怎能。
依时节:顺应季节。
- 翻译
- 春天的节令有常规,清明时分油桐树才开始开花。
为何在这巴峡地区,桐花却在十月份盛开。
这不是自然规律的改变,确实是地域特点的不同。
地气与气候相反,季节的变化也颠倒了。
草木是坚韧的生物,它们禀赋的生长规律很难改变。
一旦风候有所偏差,荣枯之态就会失调。
何况我这北方人,难以忍受南方的炎热。
在健康、虚弱、长寿、短命之间挣扎,怎能顺应四季的变化呢?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不寻常的自然现象,即春天桐花在十月份开放,这与通常的季节规律相悖。诗人通过这个景象,触发了一系列对自然法则、地理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的思考。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两句设定了正常的季节背景,而“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则揭示了异常现象。诗人通过“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表达了对这种自然变化的疑惑和接受。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进一步强调了自然规律的颠覆,而“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则指出了植物顽强生命力,不易被改变。然而,“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却揭示了即使是小小的气候变化,也足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
最后,“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则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诗人作为北方人,对南方的炎热感到不适,并因此而忧虑生命短暂,难以顺应四季更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时间和环境适应性深刻的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