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齿埋之土,何曾愿世知。
《石竺山二十咏·其十五》全文
- 翻译
- 惋惜洁白的牙齿被埋入泥土中,从未期望世人知晓。
最终成为异域的贡品,也被普贤菩萨所驾驭。
- 注释
- 惜:惋惜。
齿:牙齿。
埋:埋葬。
土:泥土。
世:世人。
知:知晓。
终:最终。
为:成为。
交趾:古代地名,指越南北部。
献:献给。
普贤:佛教中的菩萨名。
骑:驾驭。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石竺山二十咏(其十五)》。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哀悼之情和对英雄末路的感慨。
"惜齿埋之土,何曾愿世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被埋藏在泥土中的遗憾,以及这些英雄生前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字流传于世。这里的“齿”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玉器,用来比喻那些被尘封的历史人物和事迹。“何曾愿世知”则是诗人对于那些英雄本无意于名垂青史的理解与同情。
"终为交趾献,亦被普贤骑。"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某位英雄最终落魄的情形。在历史上,“交趾献”指的是古代南方地区的臣服,而“普贤骑”则是强敌的骑兵。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英雄从英勇到沦陷的悲剧过程。
整首诗语言质朴,但蕴含深情,透露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无奈与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忠义和个人名声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龙吟·其二海棠
世间无此娉婷,玉环未破东风睡。
将开半敛,似红还白,馀花怎比。
偏占年华,禁烟才过,夹衣初试。
叹黄州一梦,燕宫绝笔,无人解、看花意。
犹记花阴同醉。小阑干、月高人起。
千枝媚色,一庭芳景,清寒似水。
银烛延娇,绿房留艳,夜深花底。
怕明朝、小雨濛濛,便化作燕支泪。
送陈谔
有司昔者患不公,糊名誊书今故密。
论才相若子独弃,外物有命真难必。
乡闾孝友莫如子,我愿卜邻非一日。
朱门奕奕行多惭,归矣无为恶蓬荜。
谒荆公不遇
春江渺渺抱墙流,烟草茸茸一片愁。
吹尽柳花人不见,青旗催日下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