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潘奕隽联》
《挽潘奕隽联》全文
清 / 龚守正   形式: 对联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闱(chūn wéi)的意思:指科举制度中的春季考试,也泛指科举考试的场所。

鼎科(dǐng kē)的意思:指一个企业或组织在某个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或地位。

恩荣(ēn róng)的意思:恩荣指恩惠和荣誉。表示受到恩惠和荣誉的同时,也要感恩报答。

桂林(guì lín)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如画,如同桂林山水一般。

籍甚(jí shèn)的意思:以极大的努力或依靠非常困难的条件来取得成绩。

甲乙(jiǎ yǐ)的意思:指排列次序或等级。

九十(jiǔ shí)的意思:指年纪大,年纪已经接近九十岁。

科籍(kē jí)的意思:科举录取的官员名册

鲁殿(lǔ diàn)的意思:形容人的态度谦逊、谦和有礼。

秋赋(qiū fù)的意思:秋天的赋诗或赋文,形容文采华美、情感深沉的作品。

世父(shì fù)的意思:指世间最尊贵的父亲,比喻非常伟大的父亲或者非常尊敬的长辈。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巍然(wēi rán)的意思:形容高大、威严的样子。

先公(xiān gōng)的意思:指在某一事物或某一领域中排名第一,具有最高地位或最高权威的人。

杏苑(xìng yuàn)的意思:指人口稠密、繁华的地方。

乙榜(yǐ bǎng)的意思:指第二名或次优秀的人或事物。

鉴赏

此挽联以精炼之语,悼念潘奕隽先生,其文辞深沉而富含敬意。上半部分“九十年鲁殿巍然”,以鲁殿喻指潘先生之德高望重,历经九十年犹巍然屹立,象征其声名与影响力之持久不衰。接着“记曾同世父春闱,先公秋赋”两句,通过回忆与潘先生共同参与科举考试的经历,表达了对其才华与成就的肯定。

下半部分“甲乙榜鼎科籍甚”,进一步强调了潘先生在科举中的卓越表现,甲乙榜代表了科举考试中较高的名次,而“鼎科”则意味着他在科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己重沐桂林燕赍,杏苑恩荣”则描绘了潘先生受到的尊崇与荣耀,桂林燕赍指的是朝廷赐予的礼物,杏苑恩荣则是对他在教育界贡献的赞誉。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高度概括了潘奕隽先生在学术、科举及教育领域的辉煌成就,更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的深切缅怀。

作者介绍

龚守正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莺啼序.闻人话瞻园师轶事,枨触心悲,同遗集中韵

寥空数行雁哽,莽苍苍万苇。

素商动、黄鹄矶边,暮云相望愁悴。

暗笛奏、梅花自落,余红可许颓阳系。

飐荒燐、诗唱秋坟,梦醒何世。

飞舄东南,迅羽过眼,认梁间燕垒。

送箫鼓、明月长桥,旧家门巷遥对。

又吴天、霜钟警客,引残酌、城乌寒起。

有涯生、如草青袍,每沾清泪。

西风故国,咫尺觚棱,皱冷半池水。

行且住、鹬冠金弹,尽避骢马,路陌讴歌,问谁能似。

蓬壶胜境,花砖晴昼,功名还比匡衡薄,换江湖、满目凄凉味。

孤光占得,年年载笔登楼,望京赋情千纸。

枫林夜黑,唳鹤亭皋,料倦魂尚滞。

最感怆、童乌曾预,数卷玄文,简断编残,砚尘难洗。

巫阳筮楚,铜仙辞汉,人间犹有怀旧念,沸沧波、多少惊心事。

虚堂静掩宵深,画烛双椽,露零未已。

(0)

西江月慢二首·其一

轻丝细缕,风剪剪、翠烟低掠。

拟是玉川生,依稀犹在,月团亲瀹。

傍午窗、七碗浇喉,渴尘空净,未消芒角。

漫搅来、清夜无眠,灵府欠扃钥。

恨桂底、虾蟆凭碧落。寓讨逆、奇篇手削。

天瞎终然难救护,竟惨撄锋锷。

算不似、别墅闲身,枯枝活火,守茶炉脚。

尽日里、长抱添丁花下著。

(0)

五彩结同心

清溪绕舍,密筱编篱,恰称灌园人住。

灯火新凉节,爱偕隐相对,翻书鐴苎。

半帘秋影梧桐老,听月底、寒虫细语。

君休羡、星珈霞帔。飞去高居玉宇。曾从桂梯寻路。

向梅花官阁,杏花村坞。

赢得三年里,斜阳下、闲看江山一度。

青毡翠袖如重认,有旧日、陵阳泪污。

文窗外、碧霄云叶,逗破几声疏雨。

(0)

采桑子三首·其一

梨花小院东风谢,无主残春。燕子专人。

巷口斜阳记不真。个侬背面罗窗下,粉泪偷匀。

立到黄昏。淡月微风上绣裙。

(0)

即事呈葵霜阁

长镵木柄傍畦町,自斸閒花种湜亭。

愧尔西台晞发叟,年年寒食哭冬青。

(0)

壬子八九月读书题词十五首·其五初唐四子

梁陈藻丽入唐初,四子雍容语甚都。

沈宋王岑夸格韵,若论绚素此权舆。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