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闺八首·其三》
《春闺八首·其三》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花红烂熳,李花白参差。

向日同醉临风懒独吹。

已能分妾面,更欲动君思。

桃李如此,妾知君未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参(bái cān)的意思:指没有功劳却领受好处的人。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花红(huā hóng)的意思:指赏给妓女的钱财,也泛指给人家的红包。

花白(huā bái)的意思:形容头发或毛发变白,有花纹的白色。

烂熳(làn màn)的意思:形容花朵盛开得茂盛而美丽。

临风(lín fēng)的意思: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吹拂。形容人物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桃李(táo lǐ)的意思:指学生或后辈,也泛指学问、才能等。

桃花(táo huā)的意思:桃花是指桃树开花的景象,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爱情或婚姻。

同醉(tóng zuì)的意思:指与某人一同沉醉于某种情感或境地。

向日(xiàng rì)的意思:指向着太阳的方向,比喻积极向上、向着光明的方向努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桃花与李花竞相开放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首句“桃花红烂熳”以“红烂熳”三字生动地描绘了桃花盛开时的热烈与绚烂,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红色所渲染。紧接着,“李花白参差”则以“白参差”描绘了李花的洁白与错落有致,与桃花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春天百花齐放的景象。

“向日娇同醉,临风懒独吹”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情感,桃花和李花仿佛在阳光下相互依偎,陶醉于春光之中,又似乎在微风中懒洋洋地不愿独自摇曳,形象地表现了花朵在春风中的姿态与情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已能分妾面,更欲动君思”则转而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与期待。这里的“妾面”可以理解为女子的形象或情感,暗示着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之情。诗句表达了女子希望自己的深情能够被对方感知,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微妙的期待与不安,让人感受到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最后,“桃李心如此,妾知君未知”将自然界的桃李与女子的情感巧妙联系起来,暗示了女子内心深处的情感如同桃李一般,虽然美丽动人,却可能不为外人所知。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花开花落的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人性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题子瞻枯木

折冲儒墨阵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0)

漫书呈仲谋

漫来从宦著青衫,秣马何尝解辔衔。

眼见人情如格五,心知外物等朝三。

经时道上冲风雨,几日樽前得笑谈。

赖有同僚慰羁旅,不然吾已过江南。

(0)

水调歌头·其二

雨霁彩虹卧,半夜水明楼。

太湖极目,四面水尽是天流。

几点鲈乡荻浦,万里鲸波雪浪,掀舞小渔舟。

金饼挂蟾魄,时景正中秋。钓纶轻,兰棹稳,笑王侯。

一蓑一笠,得意何必美封留。

纵使金章鼎贵,何似玉樽倾倒,一醉可消愁。

玉女在何许,唤起与同游。

(0)

中元夜百花洲作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

(0)

夜深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灰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0)

次韵答李端叔

若人如马亦如班,笑履壶头出玉关。

已入西羌度沙碛,又从东海看涛山。

识君小异千人里,慰我长思十载间。

西省邻居时邂逅,相逢有味是偷闲。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