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变迁(biàn qiān)的意思:指事物的变化和转移,特指人事或国家社会的变动。
渤海(bó hǎi)的意思:比喻庞大而辽阔的海洋,也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领域的广阔和辽阔。
伯国(bó guó)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疆域。
长往(cháng wǎng)的意思:长时间地往某个方向前进或前往某个地方。
丰碑(fēng bēi)的意思:指留下有关人或事物的伟大、辉煌的纪念物或事迹。
更日(gēng rì)的意思:更加美好的日子,指未来会更好。
古刹(gǔ chà)的意思:指古老的佛寺或庙宇。
劫火(jié huǒ)的意思:指火灾、灾难。比喻危险、困境或灾祸。
昆明(kūn m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或气质美丽、出众。
灵槎(líng chá)的意思:指人的才智、思想等非常聪明、敏锐。
龙伯(lóng bó)的意思:指聪明、机智的人。
明劫(míng jié)的意思:指明知道自己会遭受到灾祸、危险或困难,却故意不避讳,勇往直前。
名山(míng shān)的意思:指有名的山峰或山脉,也用来形容有声望、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咸池(xián chí)的意思:指水中含有盐分,比喻聚集了许多人才或事物的地方。
宇内(yǔ nèi)的意思:宇宙之内。形容范围广阔。
云汉(yún hàn)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云彩,比喻事物的变幻莫测或难以捉摸。
龙伯国(lóng bó guó)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行业中非常有声望和权威。
-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所作的《题昌国普陀寺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述了昆明地区发生的大变故,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火灾,使得名山古迹遭受破坏,唯有普陀寺得以幸存。"龙伯国"和"兔儿年"可能是象征或传说中的时间标记,增添了神秘色彩。
诗人通过想象奇特的场景,如三更时分的日出("日浴咸池水",咸池为神话中的日浴之处)和八月大潮吞没天空("潮吞渤海天"),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浪漫化描绘。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乘着云汉灵槎(神话中的仙人乘坐的飞舟)前往仙境,与仙人交流的愿望,流露出超脱尘世的向往。
整首诗以历史灾难为背景,融合了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象,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于历史沧桑和超凡想象的独特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陵母墓
刘项方战争,雌雄犹未决。
智士虽纷纭,徒掉三寸舌。
谁知陵母贤,料事独明哲。
匪惟识所附,凛凛见奇节。
当其别汉使,吐言何激烈。
古剑飞寒光,荒冢埋碧血。
幽魂岂沉沦,耿耿比明月。
照耀穹壤间,千古常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