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渡边晨亩画孔雀》
《题渡边晨亩画孔雀》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北地南禽苦耐冬故巢云海重重

为君不惜金翠,芳景清歌讵易逢?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地(běi dì)的意思:北方地区

不惜(bù xī)的意思:不计较付出,毫不吝惜

故巢(gù cháo)的意思:指离开故乡或离开原生态环境,到陌生或不熟悉的地方生活。

金翠(jīn cuì)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繁华。

耐冬(nài dōng)的意思:指能够经受住严寒寒冷的考验,形容坚强、不怕困难的品质。

清歌(qīng gē)的意思:指悠扬动听的歌声,形容音乐美妙动人。

云海(yún hǎi)的意思:形容云彩密布的大海,也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

重重(chóng chóng)的意思:重复叠加,层层叠叠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地与南禽之间的对比,以及对自然美景与艺术创作的深情赞美。开篇“北地南禽苦耐冬”,以“北地”与“南禽”的对比,暗示了环境的差异和生物适应自然的能力。接着,“故巢云海梦重重”,通过“云海”这一意象,既描绘了孔雀栖息之地的辽阔与神秘,也隐喻了其梦想与追求的深远。

“为君不惜倾金翠”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艺术作品的珍视与推崇,认为孔雀的美丽羽毛(金翠)值得不惜一切代价去欣赏与赞美。最后,“芳景清歌讵易逢?”则以疑问句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得一见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艺术创作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与情感之美的深深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艺术创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艺术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解连环

乱红无著。正凭栏万感,饯春池阁。

甚断梦、还驻仙云,认偎镜轻鸾,泪妆低掠。

强醉酥香,奈酒后。宵寒偏觉。

又疏窗报曙,搅起离肠,一片凄角。芳心几番评泊。

忆钿花飐影,年时罗幕。

枉费尽、绿赋红吟,待重检愁痕,暗尘飘却。

涴雨柔枝,料不负、东风铃索。

恁流莺、背人寄语,怨春忒薄。

(0)

清波引.颐盦寄示长春西园新词,同韵抒感

卧虹春冷。宛图就、石湖词境。乱云无定。

晚笳唤愁醒。怨歌诉流水,料有游鳞厮听。

最怜前度雕栏,早销却、絮花影。羁游暂领。

身世犹是汎梗。锦笺摊暝。认清泪铅凝。

重来鬓丝改,肯负搴兰心性。

祗恐窥槛狂莺,笑人孤凭。

(0)

戚氏

怪东风。春来閒煞好帘栊。

倦燕愁归,瘦鸾羞舞,锦屏空。惺忪。觅芳丛。

残花沁泪隔年红。

鸳帷几度伤别,祗与尘鬓记飘蓬。

带眼量恨,箫心传怨,絮飞茧老悤悤。

剩多情赚得,吟袖香褪,羁枕云慵。回首凤陌游踪。

珠箔翠桁,到处绊青骢。

妆台畔,吠花厖远,唤茗鹦逢。十年中。

不道酒醒,疏钟换了,镜里愁侬。

锦韶瞥眼,悄倚湘弦,黯黯空送春鸿。

只是閒哀乐,低徊似梦,梦也朦胧。

为问流莺解否,奈啼香、不到宋墙东。

枉教绿叶频看,绮兰易谢,渴损珠房蜂。

又九光、镫下新寒重。多少恨、拚负香茸。

尽后期、月满花浓。怕当歌袂,掩泪龙钟。

甚行云远,春山影在,朵朵芙蓉。

(0)

采桑子·其二

春来偏是恹恹地,瘦了蛮腰。卸了云翘。

便不魂销意也销。开帘悄向东风约,明日花朝。

怎负今宵。小簸春心似酒潮。

(0)

人月圆

杨丝无力东风紧,柔到可怜时。

低弦调凤,深帘隔燕,除是鹦知。

这回情绪,千般难说,肯怨来迟。

佯嗔更笑,分明镜影,春上歌眉。

(0)

石州慢.暑雨排闷,用两当轩韵

密叶交櫩,约住嫩阴,窗晓偏黑。

烟沈茶锉醭侵,竹几销魂时节。

恹恹倦绪,错道浅梦梅黄,回肠说与江南客。

荷响不分明,共糟床偷滴。愁极。

花帘孤倚,闷数虬壶,乍销一刻。

翻羡閒鸳,叶底新凉分得。

濛濛翠罨,忆著旧夜灯痕,壁蝎冷篆虚寻觅。

窑色破遥青,又云峰都失。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