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高僧(gāo sēng)的意思:指修行高深、悟性高超的僧人。
歌声(gē shēng)的意思:指歌唱的声音或歌唱的表演。
僧寺(sēng sì)的意思:僧寺指的是佛教寺庙,其中僧指的是出家修行的僧人,寺指的是佛教的寺院。
山路(shān lù)的意思:比喻困难险阻的道路。
丞相(chéng xiàng)的意思:指古代官职,丞相是宰相的别称,为君主辅佐国政的高级官员。也用来比喻辅佐君主的得力助手或重要顾问。
松门(sōng mén)的意思:指门户松散,不严密。
宋朝(sòng cháo)的意思:指北宋时期的朝代。
晚来(wǎn lái)的意思:迟到、来晚了
溪光(xī guāng)的意思:指山间溪流映照的光亮。也用来比喻美好的景色。
烟火(yān huǒ)的意思:烟火是指烟雾和火焰,也用来比喻世间的红尘繁华和短暂的美好。
野望(yě wàng)的意思:指不切实际、不现实的追求或期望。
野色(yě sè)的意思:指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色,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或风采。
依约(yī yuē)的意思:按照约定或承诺的内容行事。
约见(yuē jiàn)的意思:约见指的是约定时间和地点与某人见面,进行会面或商谈。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通过对比唐代高僧与宋朝丞相的遗迹,以及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岩台舒野望”,开篇即以“岩台”为立足点,展开广阔的视野,暗示了诗人身处高处,能够俯瞰四周的景致。接着,“依约见松门”一句,将视线聚焦于远处的松林,松门作为背景,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隐含着历史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唐代高僧寺,宋朝丞相坟”两句,直接点明了历史的变迁,高僧寺与丞相坟作为历史的见证,不仅代表了不同朝代的文化与人物,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更迭。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深邃的历史感和哲思性。
“溪光晴泻远,野色晚来昏”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动态变化,晴朗的溪水在阳光下流淌,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明亮的美;而当夜幕降临,野色渐暗,又带来了一种沉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种由明转暗的变化,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规律,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
“山路歌声绝,樵归烟火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山路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歌声,但随着歌声的消失,诗人似乎感受到了孤独与寂寞。而“樵归烟火村”则以温暖的景象收尾,虽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但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简单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郭纶
郭纶本蕃种,骑斗雄西戎。
流落初无罪,因循遂龙钟。
嘉州已经岁,见我涕无穷。
自言将家子,少小学弯弓。
长遇西鄙乱,走马救边烽。
手挑丈八矛,所往如投空。
平生事苦战,数与大寇逢。
昔在定川寨,贼来如群蜂。
万骑拥酋帅,自谓白相公。
挥兵取其元,模糊腥血红。
战胜士气振,赴敌如旋风。
蚩蚩毡裘将,不信勇且忠。
遥语相劝诱,一矢摧厥胸。
短兵接死地,日落沙尘蒙。
驰归不敢息,马口衔折锋。
谁知八尺躯,脱命万死中。
忽闻南蛮叛,羽檄行匆匆。
将兵赴危难,瘴雾不辞冲。
行经贺州城,寂寞无人踪。
攀堞莽不见,入据为筑墉。
一旦贼兵下,百计烧且攻。
三日不能陷,救至遂得通。
崎岖有成绩,元帅多异同。
有功不见赏,憔悴落巴賨。
已矣谁复信,言之气恟恟。
予不识郭纶,闻此为敛容。
一夫何足言,窃恐悲群雄。
此非介子推,安肯不计功。
郭纶未尝败,用之可前锋。
《郭纶》【宋·苏辙】郭纶本蕃种,骑斗雄西戎。流落初无罪,因循遂龙钟。嘉州已经岁,见我涕无穷。自言将家子,少小学弯弓。长遇西鄙乱,走马救边烽。手挑丈八矛,所往如投空。平生事苦战,数与大寇逢。昔在定川寨,贼来如群蜂。万骑拥酋帅,自谓白相公。挥兵取其元,模糊腥血红。战胜士气振,赴敌如旋风。蚩蚩毡裘将,不信勇且忠。遥语相劝诱,一矢摧厥胸。短兵接死地,日落沙尘蒙。驰归不敢息,马口衔折锋。谁知八尺躯,脱命万死中。忽闻南蛮叛,羽檄行匆匆。将兵赴危难,瘴雾不辞冲。行经贺州城,寂寞无人踪。攀堞莽不见,入据为筑墉。一旦贼兵下,百计烧且攻。三日不能陷,救至遂得通。崎岖有成绩,元帅多异同。有功不见赏,憔悴落巴賨。已矣谁复信,言之气恟恟。予不识郭纶,闻此为敛容。一夫何足言,窃恐悲群雄。此非介子推,安肯不计功。郭纶未尝败,用之可前锋。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6367c68093e2e78458.html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午窗坐睡
定中龙眠膝,定起柳生肘。
心无出入异,三昧亦何有。
晴窗午阴转,坐睡一何久。
颓然拥褐身,剥啄叩门手。
褰帷顾我笑,疑我困宿酒。
不知吾丧我,冰消不遗寿。
空虚无一物,彼物自枯朽。
梦中得灵药,此药从谁受。
侵寻入四支,欲洗自无垢。
从今百不欠,只欠归田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