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京都三首·其三》
《京都三首·其三》全文
元 / 尹廷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如许山河壮,重来谩寄游。

红云金阙晓,黄菊玉泉秋。

迂策知难用,颓龄窃自羞。

长镵归斸雪,聊复自为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镵(cháng chán)的意思:指人心思长远,不为眼前小利所动。

红云(hóng yún)的意思:红云是指红色的云彩,比喻事物兴盛的景象或美好的前景。

金阙(jīn què)的意思:指帝王宫殿前的金阙门,比喻极其崇高、难以企及的地位或宝贵的机会。

如许(rú xǔ)的意思:如此,这样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颓龄(tuí l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年龄尽管尚轻,但精神状态却显得老态龙钟,意志消沉,毫无朝气。

玉泉(yù quán)的意思:指美玉出自清泉,比喻才华出众、品质高尚的人。

重来(chóng lái)的意思:重新开始,重新尝试

自为(zì wèi)的意思:自己为自己负责,自作主张,自行其是。

鉴赏

这首元代尹廷高的《京都三首(其三)》描绘了诗人再次游历京都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如许山河壮”展现出京都壮丽的山河景色,令人赞叹。接下来的“重来谩寄游”表达了诗人对旧地重游的感慨,虽然明知时移事易,但仍怀有一份游子之情。

“红云金阙晓”描绘了早晨皇宫金黄色的楼阁在红霞映衬下的景象,富有皇家气象。而“黄菊玉泉秋”则转而写到秋天的景色,以菊花和玉泉为背景,渲染出秋意浓厚的氛围。

“迂策知难用”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怀才不遇、理想难以施展的无奈,暗示了仕途的坎坷。“颓龄窃自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自嘲,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最后两句“长镵归斸雪,聊复自为谋”,诗人决定回归田园,拿起锄头劳作,以此自给自足,反映出他对现实的妥协与自我救赎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京都风光的赞美,又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元代文人面对世事变迁的复杂心境。

作者介绍

尹廷高
朝代:元   字:仲明   籍贯:遂昌

廷高,字仲明,别号六峰,遂昌人。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猜你喜欢

咏史·其二

民力中原已不支,诛求入骨恐非宜。

西园自议葡萄价,南内方催芍药词。

李广一钱应未值,陈平六策本无奇。

山东大贾真痴绝,心计区区到鹿皮。

(0)

摸鱼儿.文鱼用张仲举韵

小盆中、几头丹鲫,柳条阴覆青软。

飞花瓣更轻盈坠,点破绿波新暖。云叶卷。

绉一片晴漪,剪剪东风扇。锦娇红婉。

向碧藻丝中,紫萍纹里,细绕石床浅。

群游处,那羡水晶亭馆。浮波不动如懒。

无端过燕梁间影,忽地惊沉各散。还怕见。

是新月垂钩,斜下梧桐苑。画帘香晚。

有素袖吴姬,扶阑点数,意态尽浓远。

(0)

满江红·其三冬夜和《乌丝词》中《怅怅词》韵

驷马高车,偏出自、膏唇画靥。

笑人世、无过软媚,两言包括。

公等坐谈差可耳,谁当局急知争劫。

看急装、宣武信英豪,冲寒猎。秋露至,虫成蝶。

春雨到,花生?。怕霜毛镜里,渐催刀镊。

发冢有书羞作盗,报雠无剑非真侠。

只醉乡、鏖战酒兵雄,腾三捷。

(0)

浣溪沙

晓镜春山翠欲流。嫩香酥晕玉红浮。

自将裙带缚箜篌。

飞絮著烟笼远岸,片云将梦下西楼。

隔帘阴重罢梳头。

(0)

毕节妇诗

舍死随夫理自然,只因贞节万人传。

香名耿耿垂千载,素魄悠悠慰九泉。

台榭花开空舞蝶,丘坟月落暗啼鹃。

谁知此日逢嘉会,曾见封章达御前。

(0)

贞节祠

夫妇君臣,人之大伦。妇之从夫,犹臣于君。

一有急难,均为死节。庶几大义,不愧臣妾。

卓卓贤周,义不忘刘。濒危绐贼,窜身中流。

中流陨命,不但已已。容服整然,死如不死。

七日浮尸,溯流而还。夫故身同,面夫昔颜。

以义捐躯,孰不震骇。坟祠像设,孰忍迁改。

几经兵燹,忽焉就荒。有贤诸孙,嘅念弗忘。

既修其祠,复饰其像。澜海之壖,桂圃之上。

纂志标题,经两翰林。我言奚似,纪还于今。

薄俗何人,逆臣悖妇。闻风革心,凛然千古。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