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二月(èr yuè)的意思:形容春天来临,气候逐渐转暖。
曲江(qǔ jiāng)的意思:曲江是一个地名,也指代了一种美丽的风景。在成语中,曲江常用来形容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三湘(sān xiāng)的意思:指湖南、湖北、湖南三个省份的地域或人民。
桃杏(táo xìng)的意思:指美女,也用来形容貌美的女子。
仙郎(xiān láng)的意思:指仙人或神仙般的男子,也用来形容优雅、风度翩翩的男子。
月中(yuè zhōng)的意思:指月亮处于中央位置,也可指月份的中间时期。
正值(zhèng zhí)的意思:指正好、恰好、刚好的意思。
- 注释
- 仙郎:指代进京述职或出使的官员。
湘东:古代地区名,位于湖南东部。
三湘:泛指湖南全境,古称湘水流域为三湘。
二月:春季的第二个月份,农历正月和二月。
惆怅:心情忧郁,感伤。
满川:遍布河流两岸的广阔区域。
桃杏醉:形容桃花、杏花盛开如酒,引申为春色烂漫。
曲江:唐代长安著名的风景区,以美景著称。
- 翻译
- 仙郎归来经过湘东,恰逢湖南的二月时分。
满怀惆怅看着满川盛开的桃花杏花,醉眼所见,竟与曲江相似。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游船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首句"仙郎归奏过湘东"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仙郎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心中的理想人物,而“归奏”则暗示着一种回归自然的行为,"过湘东"则限定了地理位置。
第二句"正值三湘二月中"进一步描绘了季节和时间,"三湘"可能指的是湖南一带多水的特征,而“二月”则是春天的一个重要节点,万物复苏之时。
第三句"惆怅满川桃杏醉"表达了一种心境,"惆怅"是一种淡淡的忧愁或思念,而"满川桃杏醉"则是这种情感的外化,桃红柳绿之中似乎也蕴含着诗人的情绪。
最后一句"醉看还与曲江同"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醉看"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沉醉,而"还与曲江同"则强调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在这种美景中所获得的心灵安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王壬秋归湘潭
鸣华钟,调素琴。漆室老女方哀吟。
不嫁不悲好颜色,不知何事伤春心。
春心千里岁华晚,洞庭风起白波卷。
游子对酒思故乡,秋士登高悲送远。
不如一觞欢今夕,此会不比新亭集。
横流能无沧海忧,陆沈差免神州泣。
情怀难遣游梁人,声价犹同入洛日。
机云入洛正青春,屣履公卿竞到门。
东宫绝艳徐陵体,江左哀思庾信文。
笔豪费尽珊瑚架,墨沈书残白练裙。
璧月如花照琼树,汉皇好文偏不遇。
谈经何意动红阳,献策岂能感杨素。
贵游偶餍五侯鲭,微识早成豪士赋。
作赋雕虫悔误身,横刀负羽耻依人。
河北军中呵太守,征西坐上笑参军。
十年偃卧衡山里,侯王徒隶峥嵘起。
已知马槊胜文章,犹倚儒冠侮兵子。
乡人不荐马长卿,生意刁骚殷仲文。
种柳江潭忽已老,蓬莱再到今扬尘。
闲关北来谁共语,朝野欢娱奏钟鼓。
千官重见汉威仪,故宫仍是周禾黍。
词客吊奇偶经过,野望苍梧涕泪多。
不信禳灾凭属玉,竟符妖谶陷铜驼。
沈炯登台空拜表,梁鸿过阙独哀歌。
哀歌莫被中朝怒,拜表幡然念乡士。
淮南丛桂娟娟生,不乐留住长安城。
秦嘉上计终思妇,王式徵来本强行。
九疑窈窕湘波绿,高楼正临湘水曲。
女儿授学书满床,小妇弹筝美如玉。
尽添鸿宝付名山,会听蒲轮动空谷。
君去江干兰自芳,君诗荡气更回肠。
欲从无奈湘潭水,我亦金门执戟郎。
《送王壬秋归湘潭》【清·张之洞】鸣华钟,调素琴。漆室老女方哀吟。不嫁不悲好颜色,不知何事伤春心。春心千里岁华晚,洞庭风起白波卷。游子对酒思故乡,秋士登高悲送远。不如一觞欢今夕,此会不比新亭集。横流能无沧海忧,陆沈差免神州泣。情怀难遣游梁人,声价犹同入洛日。机云入洛正青春,屣履公卿竞到门。东宫绝艳徐陵体,江左哀思庾信文。笔豪费尽珊瑚架,墨沈书残白练裙。璧月如花照琼树,汉皇好文偏不遇。谈经何意动红阳,献策岂能感杨素。贵游偶餍五侯鲭,微识早成豪士赋。作赋雕虫悔误身,横刀负羽耻依人。河北军中呵太守,征西坐上笑参军。十年偃卧衡山里,侯王徒隶峥嵘起。已知马槊胜文章,犹倚儒冠侮兵子。乡人不荐马长卿,生意刁骚殷仲文。种柳江潭忽已老,蓬莱再到今扬尘。闲关北来谁共语,朝野欢娱奏钟鼓。千官重见汉威仪,故宫仍是周禾黍。词客吊奇偶经过,野望苍梧涕泪多。不信禳灾凭属玉,竟符妖谶陷铜驼。沈炯登台空拜表,梁鸿过阙独哀歌。哀歌莫被中朝怒,拜表幡然念乡士。淮南丛桂娟娟生,不乐留住长安城。秦嘉上计终思妇,王式徵来本强行。九疑窈窕湘波绿,高楼正临湘水曲。女儿授学书满床,小妇弹筝美如玉。尽添鸿宝付名山,会听蒲轮动空谷。君去江干兰自芳,君诗荡气更回肠。欲从无奈湘潭水,我亦金门执戟郎。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24867c6dcc37d578956.html
读经偶得.选二·其一
六经皆可注,不可注者诗。
诗人化为土,千古存其辞。
其辞虽可读,其义不可思。
即如谷风篇,云是弃妇为。
而妇见弃故,孔子不必知。
今欲求其解,岂可空言治。
泾渭何所指,方舟何所施。
必其家庭事,琐屑皆得之。
而后此诗义,明白无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