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释迦如来出山像赞》
《释迦如来出山像赞》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赞  押[麌]韵

妙色非身,形容乃普。阎浮未下,双林已睹。

济功深,六年行苦。尘沙相好,万亿刹土

生心净,佛日常午。正念蒙光,迷人外取。

雕檀写氎,像未孩乳今兹范模,传从乃古。

象步出山智珠河吐。水月顿澄,豁开觉户。

瞻之仰之,岂敢自侮。常在不灭,此言手舞。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常在(cháng zài)的意思:经常在一起、时常在一起

尘沙(chén shā)的意思:指尘土、沙土,也比喻微小琐碎的事物。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范模(fàn mó)的意思:指人的品德、行为等方面具有模范作用的榜样。

佛日(fó rì)的意思:指佛的日子,也指佛教徒的节日。

敢自(gǎn zì)的意思:敢于自我表达和坚持自己的意见。

孩乳(hái rǔ)的意思:指孩子吃奶。也比喻一切最初的事物。

济功(jì gōng)的意思:帮助、救济、扶持功绩。

今兹(jīn zī)的意思:指现在,此时此刻。

开觉(kāi jué)的意思:指解除疑惑,觉悟开启。

旷济(kuàng jì)的意思:形容众多、繁杂。

迷人(mí ré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吸引力,令人着迷。

妙色(miào sè)的意思:形容颜色美丽、绚丽多彩。

年行(nián xíng)的意思:指年龄增长,行为举止成熟稳重。

岂敢(qǐ gǎn)的意思:表示谦虚、恭敬之意,用于表达自己不敢或不敢奢望的意思。

人外(rén wài)的意思:指超出常人之外的人物或事物,形容非凡或超乎寻常。

日常(rì cháng)的意思:指平时、常常发生的事情或平凡的日子。

刹土(shā tǔ)的意思:刹土是一个比喻,指的是停止扩展、暂时中断或限制某种行为或活动。

生心(shēng xīn)的意思:指人心生出欲望,动了贪婪之心。

双林(shuāng lín)的意思:指两个森林相连,形容地势险要,难以通过。

水月(shuǐ yuè)的意思:形容事物虚幻、不真实。

相好(xiāng hǎo)的意思:指彼此感情深厚、相互关心、亲密无间的朋友或亲人。

心净(xīn jìng)的意思:指心灵纯净,没有杂念和烦忧。

形容(xíng róng)的意思:用词语或语言描述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

行苦(xíng kǔ)的意思:指遭受艰辛,努力奋斗的意思。

阎浮(yán fú)的意思:阎浮是佛教中的一个名词,指地狱的一种。成语“阎浮”引申为形容非常黑暗恶劣的环境或处境。

智珠(zhì zhū)的意思:指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珠河(zhū hé)的意思:珠河是指像珍珠一样的河流,比喻美丽的河流。

鉴赏

这首诗《释迦如来出山像赞》由宋代僧人释清远所作,是对释迦牟尼佛出山像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和哲理,展现了对佛祖形象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

“妙色非身,形容乃普”,开篇即点明佛的庄严形象并非实体,而是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强调了佛的无边法力和普遍真理。

“阎浮未下,双林已睹”,通过对比人间与佛国,表达了对佛国净土的向往和对佛祖的直接见证,暗示了佛法的超凡脱俗。

“旷济功深,六年行苦”,赞扬了佛陀六年的苦行,以此展现其修行的艰辛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佛教中苦行精神的重要价值。

“尘沙相好,万亿刹土”,以“尘沙”比喻众生的烦恼,而“相好”则指佛的庄严形象,象征着通过修行可以超越烦恼,达到清净的境界。同时,“万亿刹土”展示了佛教宇宙观的广阔,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

“众生心净,佛日常午”,指出当众生内心清净时,就能感受到佛的光明如同正午的阳光,寓意着内心的纯净是接近佛性的关键。

“正念蒙光,迷人外取”,强调了正念的重要性,只有保持正确的思维和信念,才能获得佛的指引,避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雕檀写氎,像未孩乳”,通过描绘佛像的制作过程,赞美了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同时也暗示了佛像作为精神寄托的作用。

“今兹范模,传从乃古”,表达了对佛像艺术传承的重视,强调了历史与现代之间的联系,以及艺术在宗教传播中的作用。

“象步出山,智珠河吐”,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佛祖的形象,既展现了佛的智慧之光,也暗示了佛法的广度和深度。

“水月顿澄,豁开觉户”,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净化力量,使人心灵得到洗涤,开启智慧之门。

“瞻之仰之,岂敢自侮”,表达了对佛的敬畏之情,即使是最虔诚的信徒也不敢轻视或怠慢佛的教诲。

“常在不灭,此言手舞”,最后以“常在不灭”总结了佛法永恒不变的本质,并以“手舞”形象地表现了信徒对佛法的虔诚和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释迦牟尼佛形象的赞美,不仅展现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也表达了对佛祖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咏史·其三诸葛孔明

苍苍石穴五百里,炎热寒凉一汉家。

绛灌萧韩同故道,关张不共出褒斜。

(0)

咏史.房玄龄

周公制礼凤凰鸣,渠肯抽戈指建成。

李绩牛山犹雨露,玄龄夜气失澄清。

(0)

咏史·其一景帝

宗庙谁开内使门,临江依样又穿垣。

爱妻娇子如泥土,晁错何知独恃恩。

(0)

咏史·其一秦皇

闵道飞翚拂若枝,东门看日浴咸池。

生前有力移天地,死后无人予席帷。

(0)

咏史.即墨大夫

清浅蓬莱几度桑,纷纷斫石底心肠。

项梁刘季相逢日,即墨大夫头未霜。

(0)

咏史·其一扬雄

展禽未必非龚胜,孤竹犹将笑薛方。

可怪扬雄非桀犬,一生终倚桀门墙。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