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西峰末,怜君和气多。
禅者行担锡,樵师语隔坡。
□□□□□,
大和(dà hé)的意思:指同一个家族或同一个国家的人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担锡(dān xī)的意思:担负重任,承担责任。
风起(fēng qǐ)的意思:指风开始刮起来,也比喻事情开始发生或情况开始变化。
好相(hǎo xiāng)的意思:形容好像、相似。
和气(hé qi)的意思:形容人态度友善、和蔼可亲。
急景(jí yǐng)的意思:形容景色急速变化。
见许(jiàn xǔ)的意思:见到一点就断定全盘,只看到一部分就判断全部。
劳生(láo shēng)的意思:劳动创造生活,劳动改变命运。
茅檐(máo yán)的意思:指房屋的屋檐,也用来比喻贫困困苦的生活环境。
木架(mù jià)的意思:指支撑物体或构建物体的木制框架。
篇章(piān zhāng)的意思:篇章是指文章或书籍的一部分,也可以指事物发展或演变的阶段。
起送(qǐ sòng)的意思:指人们送行时,送至一定地方后即告别。也用来比喻对别人的送行或离别。
倾波(qīng bō)的意思:指倾斜的船只,比喻陷入危险或困境。
青萝(qīng luó)的意思:形容草木茂盛、繁花似锦。
石涧(shí jiàn)的意思:形容心境平静,思绪安定。
松月(sōng yuè)的意思:指松树下的明月,比喻高洁清雅的品质或高尚的人格。
相过(xiāng guò)的意思:相互交流、相互了解
新蝉(xīn chán)的意思:指新出现的人或事物。
朽索(xiǔ suǒ)的意思:指旧绳索,比喻破烂不堪、不可依赖的东西。
渔歌(yú gē)的意思:渔民在钓鱼时唱的歌曲。比喻轻松自得的生活。
真理(zhēn lǐ)的意思:真实的事实或道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深山之中,独自品味着自然景物的意境。首先,“独在西峰末”表明诗人身处偏远的高峰之末,环境清幽。接着,“怜君和气多”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这里的“和气”可能指朋友温和的性格或是给予诗人安慰的话语。
“劳生同朽索,急景似倾波”两句,则形象地描述了时光流逝的感叹。诗人将自己的生命比喻为即将枯萎的藤蔓,而眼前的风景则如同奔腾而去的波涛,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易逝和人生无常的哀婉。
“禅者行担锡,樵师语隔坡”描绘了山中禅者的宁静生活,以及与樵夫间偶尔的交流,这些景象都增加了诗中的自然氛围和哲思深度。
接下来的“旱□生赤藓,古木架青萝”则是对干涸之地上植物生命力顽强生长的描写,以及古老树木间缠绕着青苔的景象,这些都是对自然界不屈不挠精神的一种赞美。
“石涧新蝉脱,茅檐旧燕窠”则是对自然界更新换代的观察。蝉蜕脱壳而出,表示了生命的更新;而燕子重回旧巢,则隐含着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
“篇章蒙见许,松月好相过”一句,是对文学创作和美好时光的一种享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以及希望能与友人共赏月色,分享这份美好的愿望。
“思苦通真理,吟清合大和”则深化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和审美追求。他通过沉思苦难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并以清新的心境去融入宇宙之和谐。
最后,“风起送渔歌”则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向往。渔舟唱着歌曲,随风飘逸,体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自由漂泊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诗意画卷,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哲学思考。
拭目凭阑久,柔风拂面吹。
莺花争妩媚,诗酒斗清奇。
已近清明节,初过上巳时。
莫萦寻俗事,随意乐春熙。
春风一夜浪花起,大蚌小蚌浮江沚。
渔蓑撒网唶嚄音,满载论斗不论斤。
寄语庖厨煮白汤,脱壳击肉和椒浆。
烂蒸鲜美波臣选,倾壶泼面供早膳。
调羹娘子善刀藏,尚方滋味何分辩。
不须更说毳与皛,江南水菜人知少。
总道奇哉君善烹,明日饷君君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