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须年共长,德必日俱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垠(bā yín)的意思:形容范围广泛,无边无际。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不愧(bù kuì)的意思:表示符合预期,不辜负期望或名声。
回春(huí chūn)的意思:
◎ 回春 huíchūn
(1) [return of spring]∶冬去春来,草木重生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苏轼《浪淘沙·探春》
(2) [bring back to life]∶比喻医术高明或药物灵验,能把重病治好
(3) [rejuvenate]
(4) 以前已均夷到接近基准面的地形或景观重新发育幼年地貌
(5) 河流重新发生侵蚀作用
(6) 壮年河流重新形成幼年活力两间(liǎng jiān)的意思:两间指两个房间,表示很近的距离。
晴光(qíng guāng)的意思:指阳光明媚的天气,也用来形容事物的光明与美好。
淑气(shū qì)的意思:指女性温柔、善良、贤淑的气质。
自得(zì dé)的意思:自我满足,自我得意
原宪贫(yuán xiàn pín)的意思:原本贫穷。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吴与弼在元日时所作,体现了其对个人修养和道德追求的深刻思考。诗中“淑气已回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晴光遍八垠”则展现了春天阳光普照的景象,寓意着光明和温暖。
接下来,“学须年共长,德必日俱新”两句强调了学习和品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道德应该不断进步。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教育的核心理念——终身学习和自我完善。
“自得颜渊乐,宁论原宪贫”引用了孔子门徒颜渊和原宪的故事,颜渊因生活简朴而感到快乐,原宪虽富有却因道德操守而感到贫乏。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满足和精神富足的重视,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财富,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充实。
最后,“两间期不愧,敢负百年身”意味着在广阔的天地间,要无愧于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敢于承担百年的责任和使命。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责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个人修养、道德追求及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学习、品德、幸福和责任的哲学理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